本報訊 (實習記者 周鑫)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企業所得稅法》草案。新稅法將內資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調到25%。之前,內資企業的所得稅率約為33%,外資享受的稅率在15%左右。
新的稅法將于2008年1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新稅法,外資企業將不再享受比國內企業低十幾個百分點的優惠稅率。專家分析認為,新稅法對IT業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統一的稅率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據草案,企業所得稅法完成了“四個統一”,即統一適用于內外資企業、統一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稅前扣除辦法和標準、統一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新稅收政策。
談到新稅法對本土IT企業的影響時,信息產業部資深專家董云庭教授指出,一方面新稅法鼓勵國內電子信息技術企業投資研發和高技術項目,提供更低稅率的稅收優惠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杜絕國內企業過去為了稅收優惠改建、資金回流變“假外資”的非法避稅行為。
至于外資企業稅率的提高是否會影響外商投資,董教授認為原則上不會影響。首先,稅收優惠政策對外資投資(FDI)不是決定性的基本條件,其影響在不斷弱化;且新稅法25%的稅率仍低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和中國周邊國家、地區的平均稅率,仍具有稅收上吸引外資的優勢。其次,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受我國重點扶植,投資該產業和項目的外資可以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新稅法規定增加或提高的稅前扣除項目如計稅工資、企業研發投入方面,都能使外資公司得到一定的補償,使得實際稅率的提高幅度低于名義稅率的提高幅度,從而降低了稅率提高的影響。
新聞點評:新稅法將實施,外商將從“超國民待遇”變為“國民待遇”。對本土企業而言,這種競爭會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