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飽受今夏熱浪蹂躪之時,美國資深藝術類雜志ARTnews(《藝術新聞》)以封面整版的關注度熱辣推出年度頂尖收藏家200強大名單,作為新一輪全球范圍的骨灰級收藏家的排行特刊,這份榜單必將再次波及2007年全球藝術市場的熱潮!
ARTnews的類似評選已有逾16年的經驗,歷年都會有10人左右的調整,而與十年前的名單相比較,有過半的收藏家將在新名單中遭淘汰或換人,“這是收藏家核心隊伍逐漸進行的進出行為。”這種戲劇性變化另一方面顯示出將有新的面孔在藝術市場上出現。
歷年名列榜單前茅的前十位藏家得以“側身”藝術市場“金字塔”頂端的top群體,這些終極藏家每年花費約1億美元以上資金用于藝術品的收藏及投資,而在今年這期200強大單中,前5席都來自美國:首先是來自洛杉磯的Edythe L.and Eli Broad,他的收藏主營當代藝術;第二位來自康涅狄格州的Steven Cohen,收藏主營印象派藝術和現當代藝術品;第三位來自芝加哥的Anne and Kenneth C,Griffin,他的收藏主營為印象派及后印象派藝術;第四位來自常居紐約、科羅拉多州及弗羅里達州Marie-Josée and Henry R.Kravis,主要收藏早期大師素描繪畫以及印象派藝術、20世紀藝術、法國家具藝術;位列第五的是常居紐約、華盛頓特區及棕櫚海灘的Jo Carole and Ronald S.Lauder,他的收藏主營為早期大師和19至20世紀澳大利亞藝術。后5席包括有三位歐洲藏家和兩位美國人,第六位的Sammy Ofer來自英國倫敦,其收藏主體為印象派藝術和現代藝術;第七位是法國巴黎的Franccedil;ois Pinault,他的收藏主營為當代藝術;而第八位則是赫赫有名的來自英國倫敦的薩奇(Charles Saatchi),他作為英國YBA群體的“推手”,更在今年把他的全球藝術網站開設出中國站以吸引到東亞的關注;此后的兩位同樣來自美國,馬里蘭州波拖馬可河的Mitchell Rales及常居舊金山及加利福尼亞州阿瑟頓的Helen and Charles Schwab,兩人收藏的趣味以現代及當代藝術為主。
細分來看,全球范圍內美籍藏家占據著榜單的50%,共為107人;而歐洲藏家列次席,為68人,歐美地域共占總入選人數的88%。除以西方集團為主導的收藏群體外,南美區共有12位藏家入選,位列第三,加拿大地區則為4人入選,澳大利亞排在最末,僅2人名列榜單。
相較去年200強排行中僅有三位亞洲區的藏家入圍,2007年新榜單中亞洲收藏家增加到5人,其中日籍占兩席,韓國、中國香港及臺灣地區各一人。日籍藏家福武總一郎是繼去年進榜后的再次入選,他現年62歲,為百美世 (Benesse Corp) 集團總裁,也是本直島美術館的創辦人,他位列2006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排行第754位,身價逾13#8239;億美元。而韓國阿拉里奧畫廊創辦人金昌一與中國臺灣收藏家黃崇仁同樣是繼去年再次入圍。金昌一,現年#8239;55歲,在韓國擁有高速汽車站、百貨公司、多功能電影院等龐大經濟實業,是全球當代藝術(英國、德國當代藝術)的熱忱追捧者;中國臺籍藏家黃崇仁身為力晶、力廣電子的董事長,是臺灣IT產業的“大佬”。此外,新入榜的香港大藏家劉鑾雄,為香港地產巨富,現年55歲,他在2006年福布斯億萬富豪排行中位列451位,身價17億美元,他之前一直偏重古董類的收藏,但在2006年11月15日美國紐約佳士得舉行的“戰后及當代藝術”專場拍賣中,劉鑾雄以1737.6萬美元(約1.355億港元)購得已故安迪·沃霍《毛澤東》肖像畫,一舉創下安迪·沃霍作品拍賣新紀錄,因其壯舉“驚艷”為亞洲區當代藝術品頂級藏家之一,實為名至榮歸。
從收藏品類來看,各大洲地域收藏家因個人趣味而體系各異,但總攬后亦可見,其一、多以本土或民族藝術為主要收羅對象;其二、對現代及當代藝術的共同興趣顯然已成為全球化的收藏趨向!
除這些全球頂級人物外,綜觀200強榜單,近年來在中國藝術市場叱咤風云的瑞士人烏利·希克(Uli Sigg),全然不見其蹤影!此外,雖說現今中國區的當代藝術火熱朝天,紐約蘇富比及香港佳士得連續拍賣中國當代版塊,得以屢創佳績,而在200強名單中,西方頂級藏家中沒有一人是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體進行系統收藏,顯然中國當代藝術版塊作為一注“新股”是以散客收藏為主,同樣可推斷其海外收藏群體以中下游層面居多,而高端的“客戶群”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可度還在考量之中,而僅靠幾次“海外上市”式的國際拍賣來操盤,除吸引到媒體眼球外,還遠未觸及全球主流收藏群體的資金“奶酪”。
因而可見,長遠趨勢下的中國當代藝術版塊在全球藝術市場中還處于導入的初階,這不僅要靠大陸藝術家、策展機制與評論體系的海外延伸,更依靠著藝術體制、專業市場及咨詢、藝術基金、收藏展覽機構的良性互動,而以北京的藝術市場為典型的藝術創新力及流通交易的“泡沫化”態勢,一如國家經濟“局部過熱”之癥,急需一貼“適度降溫”來治療“藝術高燒”。而今后中國本土藝術隨著國力的日隆,必將培育出本土的“藝術大腕”來反饋于國內的當代藝術收藏,如私人收藏家管藝等,而眾多民營美術館、大型畫廊等相關藝術機構及私人基金會同樣可能是培育未來國內頂尖藏家的“策源地”。
相信到下個年度重新排行的200強頂級收藏家榜單中又將呈現出未來一年內全球藝術生態中最具影響力的一撮人的最新動向,而這些頂尖國際藝術買家沒準已經與我們擦身而過,在九月份開幕的上海藝博會國際當代展(ShContemporary)及“藝術北京”博覽會(ARTbeijing)vip現場就是這些“大佬”們親臨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