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幅漫畫,畫的是“男人的一生”,該男子小的時候,壯志凌云,總覺得自己此生在世,必定是為了某個拯救地球的任務而來:等上了小學,不再想拯救地球,不過卻還是相信,當個秦始皇樣的人物,總沒什么問題;等到中學,不再想當皇帝,但當部長、當首長、當經理、董事長什么的,卻多少有幾分把握:再等到大學畢業,大事不好,腦袋上只畫了一只飯碗。
倘若依循了這個道理,好友May當年似乎不至于那么辛苦,可她偏偏中了個生理成年心理幼齒的家伙的招。該男子當時組織了一支樂隊,立志要做人類史上最受人崇拜的重金屬工作者。排練、演出之余,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和她描述不日即來的盛況:臺上一呼天下應,臺下眾粉絲圍追堵截,要演出只能挑十萬人以上容量的體育場,要出門必須攜帶保鏢,每張專輯一出必定成為驚世極品,音樂學者們必定要打破腦袋收之躉藏……
重金屬,深埋于地下并永世不得降解,特別是在水土不服的中國,可惜當時的May和他都不懂這個道理。每個男人都夢想女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心甘情愿地做出犧牲,但夢想就意味著跟現實存在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是一記耳光就可以消弭于無形的。當野心膨脹得與空想并無二致的時候,懷才不遇的情緒理所當然地襲來了。
樂手的脾氣越來越差,他不能忍受自己樂隊成立5年依然在各種不入流的酒吧里跑場子,更不能忍受樂隊中有人中場退出回家開了雜貨鋪。他開始亂發脾氣,時而頹廢地感嘆人生無望不如揮刀自宮,時而激情勃發決定東山再起,當他精神錯亂到有空閑染指別的女人的時候,May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二手玫瑰在歌中唱到“愛情能當飯吃更偉大”,所有無法脫俗的女人都在想,應該找個有野心的男人,至少他應該是個實干家。
《動什么別動感情》里有一段精彩的臺詞:“大多數平凡女性都心存僥幸地認為,那些誰都磕不下來的男性到自個兒這就算畫句號了——千萬別這么想,都是普通人,沒比誰多長出什么來,人家見山翻山見水淌水憑什么到你這陰溝里翻船呀?”這句話我很想跟女友Alice說,可是又怕打擊了她那百分百的幸福——最近她剛交了個身價千萬的男朋友,事業有成,志得意滿。
此生得此一男足矣,這是Alice的觀點,在眾女友又羨慕又妒忌的目光下,大有非他不嫁之勢。然而美中不足,他太忙,抽不出太多時間與Alice甜蜜,他有錢買得下大把的玫瑰,卻沒時間吃一餐Alice親自做的早點。而此前的幾次戀愛,也終因他是工作狂無疾而終。
“朋友有的資產都上億了,我這上千萬算什么?”他說。“我想辦實業,然后擴大為集團公司,產供銷一條龍,最后爭取上市,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是我最大的愿望。等老了,再把上市公司轉手或傳給兒子,那時就真正退休。”
面對他的野心,Alice目瞪口呆。野心這東西,說得好聽點是上進心,是雄心,是遠大理想,沒錯,人不能沒這東西,特別是男人。沒有夢的日子是痛苦的,可倘若此生只為了夢想負若蝮蟲版,欲壑難填是不是也是一種痛苦呢?
女人比男人更接近自然之道,或許男人有一千個野心,女人只有一個野心,骨子里總是把愛和家庭視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自己的事業再豐盛,沒了心愛男人的關愛,也是萬萬不能的。
這些野心過剩的男人啊,當他一心奮力向上攀登時,身邊的風景他還有暇顧及嗎?當他專注他的事業時,還了解生活中的其他樂趣嗎?他身邊的女人也許不要他在外叱咤風云,她要的是一桌團圓的晚飯一顆關懷體貼的心,當男人被自己野心左右的時候時,他還能想到嗎?歌德說:那種并不自由卻認為自己是自由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奴隸。可惜,這個道理不但古代宮女們不明白,連我們現代許多人也是同樣的無知。比如一心認為自由追逐理想卻被野心左右的某些男人們,比如一心尋找有野心的男人作為伴侶卻被野心男人傷害并繼續自戕的May們。
適度的野心助你成功
想成功,有“野心”才行
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個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負,他會很高興。如果你形容一個人有“野心”,那就表示這個人占有欲很強,好像要搶走別人的東西似的,他會很不高興。自古以來,“野心”在多數情況下是個貶義詞。不過,現在有心理專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野心”到底靠什么建立,為什么在對待事業上,有些人充滿“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則沒有?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時代》雜志加拿大版日前刊文提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迪安斯曼特研究發現:“野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人類通過擁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當然,也必須承認,“野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個“零和游戲”,你多占了資源,別人所擁有的就少了。根據這種說法,大家應該都有“野心”才是。但事實上,人與人在“野心”方面有很大差別。
這些差別引起了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學者的關注,他們力圖從家庭出身,社會影響、遺傳及個體差異上尋求答案。
從家庭出身來講,出生在窮人家的孩子,要為生存而憂慮,可能與生俱來就有“野心”,但也不排除悲觀失望,不思進取者。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可以獲得的東西雖然很多,但也有懶惰、揮霍無度的人。總之,研究表明,上流社會之所以有相當大比例的人有“野心”,有錢不是主要原因,家庭影響和父母對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輸起重要作用。
社會環境也對人的“野心”有很大影響。這和家庭有些類似,就是當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接觸時,如果他總是遇到有“野心”的人,那他也會身不由己產生一些想做事業的想法,如果他身邊都是一些沒有理想,沒有“野心”,得過且過之輩,即使他有“野心”,也會被人譏笑為瘋子,久而久之則打消念頭。
在遺傳方面。斯曼特說“野心”可能是會遺傳的。這意味著,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你可能天生就具備這份素質。
人的性格也會影響“野心”。有些人總對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不滿,他們總有一種憂患意識,正是這種意識讓他們產生焦慮感。孩童時就被剝奪的人,容易在生活中尋求過度補償而顯得“野心”勃勃。
“野心”要適度
在對待“野心”這個問題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業進步,又不傷害別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適度。
為了做好事業,我們一定要懷有“野心”,對于未來要抱有良好的愿景,只要可能,都不妨嘗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但如果這種“野心”是以挖別人墻角為前提,或者通過損人才能利己,那就要把這種“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規定范圍內,懂得控制自己。另外,要對“野心”進行引導,在“零和”環境中,你多一點,別人就少一點,所以“野心”始終不受歡迎。而現在飛速發展的社會,創造了雙贏的模式,你的“野心”對于開疆拓土、探索未來領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那里,有“野心”的人是英雄。
但“野心”過大,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當現實不能滿足自我的要求時,就會產生焦慮、暴躁、敵意、對抗情緒,對外影響人際關系和外部環境,對內則損害個人健康。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也就是成功欲望強、“野心”大的人,易患心臟病、高血壓、胃潰瘍等疾病。
“野心”沒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將它調整在一個合適的限度之內,讓它充分發揮對人的激勵作用而不傷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