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發動了我的小破車,載上妻,出發去上班。小區的道路邊停滿了汽車,只留下了窄窄的一條行車道。才開沒幾米,一位老太太就出現在路上,左手拎著一包蔬菜,右手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走在車的前方。我和妻對視了一眼,微微一笑,放慢了車速,緩緩跟在老太太的身后。老太太并沒有察覺后面有車輛,繼續著她買菜后回家的路程。直到接近小區的門口,迎面走來了一位保安,他輕輕拉了一把老太太,說道:“老太,靠邊走嘛,后面的車子給你堵住了!”
老太太這時候才回頭看了一下,慢慢挪到了路邊,同時對我說:“你怎么不按喇叭呢?你不按喇叭我怎么知道后面有車呢?”我微微愣了一下,隨后和妻一起哈哈笑了起來,看來老太太并沒有領我不按喇叭的情,反而是已經習慣于開車人不停地向她按喇叭了。
多年前第一次出差去歐洲,到了英國。除了那里秀麗的風景、充滿異國情調和歷史沉積感的建筑之外,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無處不在的秩序和禮貌謙讓。尤其到了遠離都市的寧靜小鎮,這種君子之謙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秩序和謙讓浸透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尤以交通為甚,整個小鎮幾乎沒有 正式的紅綠燈,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行橫道線旁由行人控制的信號燈,當行人按下過馬路的綠燈后,過往的車輛會自覺停下等待,哪怕行人已經過了馬路,只要綠燈不滅,車子就決不啟動。拐彎的時候,車輛都會自覺地停在路口,確認沒有過往的行人和其他車輛時才前進,經常能看到兩輛車互相謙讓,讓對方先行,然后雙方用手勢表達感謝。很多人都會覺得英國,乃至歐洲很安靜,的確很安靜,這里絕少能聽到汽車喇叭的聲音,行進途中的按喇叭被視作相當不禮貌的行為。
前年,在德國,行走在一個小鎮的路邊,突然傳來了一陣陣連續的、突兀的、響亮的汽車喇叭聲,駐足觀望,找到了答案,原來是迎娶新娘的車隊,每一輛汽車在頂部都系上了粉紅色的絲帶,一邊開一邊用喇叭向每個人傳遞喜慶的氣氛。這時的汽車喇叭不但不討人厭,反而會引發人們臉上長久的祝福的笑意。
從回國買車那天起,我就給自己定了規矩,開車時不按汽車喇叭,不爭搶。可這么幾年開車的經歷下來,不得不感慨,要做到這兩點可真難啊。只要有道路的地方,一定會有各式各樣的喇叭聲從早到晚地響起;如果碰到有堵車的情況,總會有那么幾輛車不停歇地按著喇叭,讓人聽著心里發毛;有的人,碰到人行橫道線不減速,狂按喇叭……
每天上班路上都會聽廣播,最近常播一個公益廣告,建議每位司機每個月少開一天車,那樣每月就可以減少三十分之一的污染。每當聽到這個,我就會想,如果每個司機每個月有一天不按喇叭,或者每天少按一次喇叭,我們的生活是否會變得更寧靜一些呢?
選自《揚子晚報》200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