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家族的祖先,自從猶太民族大流散以來,一直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定居。經過祖輩幾代的奮斗,該家族在巴格達已成為有名的家族之一。在巴格達謀生期間,該家族主要從事農產品貿易和放債。他們在經營農產品貿易過程中,善于運用“待價而沽”的經營策略,獲得甚豐的盈利。
提起香港的名門望族,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李嘉誠、霍英東,卻不知道在香港,有這樣一個傳奇家族——嘉道理。他們是來自萬里之外的猶太民族,他們是民國時期,上海美鉆洋房,大理石宮的擁有者,在香港集聚近800億港幣的巨大財富,更是香港顯赫家族的杰出代表。只是,他們一直隱避媒體,游離于公眾視線之外。
嘉道理之家(the kadoorie Family)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遠東著名的猶太家族,不論財力、聲望乃至政治影響,都是極為出眾的,在經商方面更有高招,大量的盈利積累是該家族成名的基礎。
杰出的經商世家
嘉道理家族的祖先,自從猶太民族大流散以來,一直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定居。經過祖輩幾代的奮斗,該家族在巴格達已成為有名的家族之一。在巴格達謀生期間,該家族主要從事農產品貿易和放債。他們在經營農產品貿易過程中,善于運用“待價而沽”的經營策略,獲得甚豐的盈利。即是說,每當農產品收獲季節,農民們急需把其產品變換貨幣,以解決資金不足之困之時,嘉道理拿出大量資金,以極低的價格收購那些能夠貯存的農副產品,然后等待至青黃不接期間,農民存糧已盡時刻,以極高價格把其出售,贏得了極大的差額利潤。另外,嘉道理還善于用異地差價法取得神不知鬼不覺的利潤。即把巴格達的農副產品運到歐洲換取工業產品或工藝裝飾品,然后在本地出售。把兩地不同的勞動價值,以物換物的形式出現,誰也不知其盈利多少,只有嘉道理自己心中有數。正因如此,該家族很快成為當地的富豪。當然,嘉道理家族在巴格達的發跡,與其從事大規模的放債業務有密切關系。放債是金融活動的一種形式,它抓住借債人急需用錢的契機,短期放貸出去,很快取得極高的利率,財源廣進。

嘉道理家族不愧是經商世家,他們在經營過程中,不但密切注視商情的變化,而且時刻關注著國際形勢的變動。到19世紀下半期,該家族注意到遠東地區的封建主義經濟已逐步瓦解;資本主義經濟逐步興旺,那里的經商環境相比中東地區要寬松,更有發展前途,于是,在1880年,安排其部分家族成員及資產到遠東去開創新的經營領域。
埃利·嘉道理(SirEllyKadoorie)出生于1867年,是該家族的主要經營骨干。他在巴格達時雖然是個小孩子,但受家庭的教育和影響,自幼有經商頭腦。1880年5月,他還未足14歲,家族派他到香港開展工作,先讓他在有親屬關系的沙遜公司供職,便于他熟悉香港及遠東周邊的環境,提高他的經營決策能力。埃利在沙遜公司干了10多年。在此期間,他先后被派往上海、天津、蕪湖、寧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工作,這對他熟悉中國情況十分有利,而且鍛煉了經營決策的能力。
埃利·嘉道理是個機敏而有主意的年青人,在沙遜公司工作期間做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后因與公司的老板在業務處理上意見分歧,被公司解職了。埃利早已有獨立創業的想法,便乘機告別沙遜公司,開始自己經商。1897年,埃利與一位英國猶太人女兒結婚,夫妻二人合手辦公司。他的公司以香港為點,以中國大陸沿海城市為目標市場,聯結其在巴格達家族公司和在英國岳父的公司,購銷通道較為通暢,因而業務較為興旺,穩步發展。隨著對中國大陸生意的增多,埃利決定將公司的總部由香港遷到上海。
輾轉上海
嘉道理家族公司自從埃利把其公司總部搬到上海后,迅速擴展其在中國的業務,不但從事進出口貿易,而且開展多元化經營,其中包括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及各種投資。由于
埃利經營決策準確,經營管理有效,幾年時間,使嘉道理公司成為一個大企業,成為當時上海塞法迪猶太社團中的佼佼者。埃利發財之后,較注意慈善和公益活動。1926年,由于他在世界范圍內捐資辦學校和醫院的善舉,被英王授予爵士封號(因埃利·嘉道理擁有英國國籍)。據統計,他在巴勒斯坦曾捐資興辦農業學校和希伯來大學,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巴士拉、摩蘇爾、基爾庫克也捐資辦過眼科醫院、盲人學校,在上海捐資建立一所結核病療養院和中山醫院的皮膚科、大理石大廈(現上海市少年宮)。埃利·嘉道理熱心于眾多的公益善事,博得大眾的贊譽,亦提高了他的公司知名度,有利于業務的發展。1941年12月,日軍占領香港,埃利·嘉道理因他屬英籍而被囚禁,1944年死于日軍囚禁中。
埃利·嘉道理在香港和上海經營期間,于1899年生下長子,取名勞倫斯·嘉道理(Lord Lawrence Kadoorie)。少年時代在上海讀書,其后到英國攻讀法學,獲得了博士和專業律師資格。然后回香港和上海協助父親從事經營活動,受父親的影響,長進很快。1944年父親去世后,他與弟弟霍瑞斯·嘉道理掌管嘉道理財團事務,進一步發展家族公司的經營。禍不單行,勞倫斯如他父親一樣,當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先后被日軍關在香港和上海閘北的集中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回到香港,繼承父輩業務。此后,他被封為勛爵。勞倫斯接任父親的事業后,經過50年繼續開拓發展,至今已是該家族在香港的多家公司的董事長,計有埃利·嘉道理爵士繼承公司、圣喬治建筑公司、香港中華電力公司、施羅德和渣打公司、香港地毯制造公司、南洋棉紡廠公司等。以他為主席的香港中華電力公司參與了1984年興建的廣東省大亞灣大型核電站合作項目。1992年也與中國有關部門簽署了開發南海油氣銷往香港的合作協議。
勞倫斯·嘉道理也繼承父親的傳統,熱心于猶太救濟工作和公益事業活動,在猶太人中有較大影響。
嘉道理家族現在的掌舵人米高,不僅講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其家族的指揮中心圣佐冶大廈,從電梯大堂,到他的辦公室,所有的布置,都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他以一句話,概括愛香港及中國的理由:這里是我家。對他來說,一個多世紀的沉浮后,中國,已經成為他們家族實實在在的故鄉。位于香港島南端的深水灣,是全球著名的豪宅區。這里依山面海,巨富云集,深水灣道79號住著華人首富李嘉誠,68號的主人,則是嘉道理家族財團的,第三代掌舵人米高嘉道理。20多年前,他買下這塊土地,建起大宅,成為嘉道理家族新的地標。
詩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