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借“國服”向世界表達中國燦爛悠久的文化,表達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并期望它能千百年地沿用下去,被以后的中國人所認可。“國服”不能只是一種簡單的復古形式,把唐裝、漢服的形式照搬下來,因為它們無法表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
2007年4月24日,北京奧組委及北京2008年奧運贊助商奧運禮儀服裝承辦企業恒源祥在北京正式公布了關于“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細則。細則中對“奧運禮服”的設計理念做了定位:具有中國歷史的元素、當下的智慧,體現未來的概念,展現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這在無形之中明確了在2008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體育代表團團員的著裝將不是此前民間熱烈討論的唐裝、漢服等古代服飾。
而這場由恒源祥自2006年2月22日啟動,面向全球征稿的“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已于2007年8月25日正式截止。
9月6日,《華人世界》就奧運禮服創新與展示中華服飾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在恒源祥上海總部采訪了恒源祥集團董事長劉瑞旗先生。
《華人世界》:2005年12月22日,恒源祥啟動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以平面媒體、網絡互動以及地面推廣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預熱。恒源祥是基于怎樣的考慮,舉辦了這場設計大賽?
劉瑞旗:這次大賽的效果很好,截至到8月25日,我們已經收到來自海內外共1000多套參選作品。
這次設置大賽的用意,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誕生代表我們國家新形象的“國服”。
我們預計,2008北京奧運會將是歷史上關注度最高的奧運會,奧運會開幕式將是萬眾矚目的聚焦點。當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場的時候,他們不僅代表了中國的體育健兒,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形象。通過全球轉播,全世界都將矚目于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出場形象,他們所穿的服裝將是最直觀地塑造中國形象的表現形式。所以,這一套出場服將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服裝,而是反映了當代中華民族的整體精神風貌的“國服”。

遺憾的是,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中國有燦爛的文化,中國是世界上生產服裝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們沒有一套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的,在重大節日的時候,能表現中國的傳統與精神的服裝。
所以,我們把奧運中國代表團的出場服與“國服”相互聯系,舉辦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廣泛征集方案。因為我們覺得這不是我們恒源祥自己的事情,而是中華民族的事情,應該讓中華民族一起來參與。
《華人世界》:2008年4月,恒源祥公布“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禮儀裝備設計大賽”細則,要求設計稿件“需結合中國歷史的元素”、“當下的智慧”和“未來的概念”、展現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恒源祥是在考慮了哪些因素后,確定了這三個細則?
劉瑞旗:我們希望借這套“國服”向世界表達中國燦爛悠久的文化,表達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并期望它能千百年地沿用下去,被以后的中華民族所認可。因此,我們覺得這套“國服”不能只是一種簡單的復古形式,把唐裝、漢服的形式照搬下來,因為它們無法表現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
而對相關設計稿件要求的“需要結合中國歷史的元素”,是指所設
計服裝中必須包含中國元素,這里指的中國元素可以是種象征符號,也可以是種象征精神;“當下的智慧”是指設計的服裝必須能反映當代中華民族的全新風貌,同時符合當代人的穿著習慣;“未來的概念”是指這套服裝不是穿一次就行了,而是能夠延續傳承下去,被世界人民所認可。三概念使這套“國服”不僅僅是一套服裝,關鍵是把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以這樣的形式展現出來。
2008年奧運在中國舉辦,我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好好地展現中國。所以我們把這三個元素歸結在“國服”的設計理念里,款式、顏色都要有所體現。比賽作品的最終入選方案,我們將在2008年8月8日晚上向大家公布。
《華人世界》:大賽設計細則出臺后,在海內外迅即引爆了一場“國服”爭論。將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選其一作為中國奧運代表團開幕式禮服的呼聲高漲。在此之前,您是否預料到這個爭論熱潮的出現?您認為應該如何平衡奧運禮服創新與傳承中華服飾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
劉瑞旗:這就需要講到中國文化。我們現在講的中國元素,更多的是從符號的元素去表現,龍、鳳、青銅器紋、北京故宮、瓷器等。這只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只是代表一個歷史時期的特征。
漢服、唐裝、旗袍、中山裝也是如此,它們代表的是當時的歷史,當時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和現代中國人的精神以及生活方式已經不相吻合。
文化是什么呢?我有一次去拜訪
中國國學泰斗張岱年,向他請教中國文化是什么?我們中華民族的本根在哪里?什么樣的東西才能代表中國精神?張老的觀念是我們要東西融合,打開窗戶看外面的世界。之后他為我留了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的理解是,這幾個字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一個凝練。
所以,服飾僅是一種表現形式,它不能承載太多的內容,它最多僅僅是證明它有這樣的韻味在里面。我們也不僅僅是在一個衣飾符號上去突出它,還可以在精神層面上去突出它。譬如,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面,“厚德載物”是一塊,“中庸”也是一塊,這是中國哲學中太極與陰陽和諧的概念。因此,我們需要結合歷史、現代、未來的概念來進行創新。
《華人世界》: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真的能夠借此誕生代表中華民族形象的“國服”嗎?
劉瑞旗:我們嚴肅地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許2008年奧運會不一定能誕生真正意義上的國服。但設計比賽的實際意義在于:借助2008年奧運會這樣一個極好的展示平臺,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服裝。我們并不期望通過這一次比賽就能夠定下或者獲得什么東西。但只要人們能夠接受這樣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傳統服飾的認識與印象,形成一個傳承傳統、接力未來的起點,將這種探索與傳播持續下去,直到我們的真正成熟的“國服”出現的那天。
如果因為中國文化太燦爛了,太悠久了,相關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用什么來表現設計我們的“國裝”,結果造成“國服”的缺失,這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結合點。我們都在期待代表中國國家形象的“國服”早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