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企業文化以及創新精神”使EF成為全球英語培訓市場中的領導者。在中國,EF也將繼續秉承這三大要素,將EF帶上市場的領先位置。
“你想到這邊來嗎?”Dan Sodervall,EF(英孚教育)中國區總裁微笑地詢問記者。地上一條藍色的線將他和記者所在的空間分成了兩個區域。進入Dan Sodervall站立的一側,無論是隨意交談還是做任何事,開口都必須用英文,那是純英文區域,特為缺乏說英語自信的學生而設的。記者搖搖頭,Dan Sodervall理解地跨出藍線繼續帶記者參觀這座位于上海人民廣場占地達6,100平方米的EF旗艦中心。
早上10點的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照亮這個敞亮的二層空間,一種美式校園的開放氣氛洋溢其中。在這里,上課區、電腦區、娛樂區、咖啡區,皆運用鮮艷生動的色彩,構筑了不同的情境,讓人感到自在輕松;完全采用玻璃與鏤空結構作為空間隔斷,使視線在其中轉換毫無阻礙;建筑的中庭,有一個寬大異常的木質樓梯,就像美國校園內的廣場,學生們可以很自由地坐在這里聊天,或是有老師在上課,一切都變得愜意起來。
這座可容納3,500名學員的旗艦培訓中心的設計思路完美地體現了EF的教學理念:EF始終致力于消除阻礙溝通的語言和文化障礙,EF通過創新教學軟硬件,構建舒適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加快學員的學習進度。
Dan Sodervall說:“中國是EF未來最重要的市場。繼EF成功于今年3月取得北京2008年奧運會語言培訓服務供應商資格之后,這座于5月落成開放的大型旗艦培訓中心是又一件體現EF充分重視中國市場的盛事。”
是的,EF對于中國渴望早日掌握英語的人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EF是當今全球最大的私人教育培訓機構,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0所英語培訓學校;EF是第一家來到中國的外資英語培訓機構;EF已在中國開設80余所學校,在2008年底把這個數字擴充到200所!
EF究竟是如何一手揮舞傳授知識的旗幟,為渴望掌握英語技能的人們帶來福音,又如何一手執戈,以在容量迅速擴大的中國市場領先競爭對手,取得執牛耳的位置呢?
創新基因
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學員被EF送到英國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游學2-52周的時間。這是EF獨具特色的融入式教學方式的傳統表現形式。
1965年, 23歲的Bertil Hult在瑞典的一處地下室創建了EF(English First)。當時,看到英語培訓市場的商業機會的人不在少數,不同的是Bertil Hult從創業伊始就顯現出過人的商業頭腦。他看到暑假期間,航班票價低廉,各國學校(包括英國學校在內)教學設施空置,教師空閑樂于賺外快,于是他在EF起步之初就通過資源組合的方式,花費了極低的成本便將EF的第一批學員,一組瑞典中學生直接送往英國學習英語,從而在這個低進入門檻的行業中構筑了EF高標準的特色,并持續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方式,把EF推上了成功的軌道。
創建后3年時間,發展勢頭迅猛的EF擴張的腳步已經覆蓋了挪威、丹麥等北歐近鄰。時至今日,EF已經在全球5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400所培訓學校,成為全球最大的私人培訓教育機構。
在進入門檻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的英語培訓市場,“構建純英語學習氛圍”、“創新教學”的教學理念是EF領跑市場的重要因素,也是其創世人Bertill Hult為其注入的靈魂。
在其他機構還在采用學校公眾教材的時候,EF早在1979年便推出了根據自己對英語培訓市場的了解所編制的首批教材。1990年,EF成立了由10位世界頂尖語言專家所組成的顧問
團-世界語言教學協會(WCLT)。迄今為止,EF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配備有專業學術研究團隊的培訓機構,他們由語言學家、科學家以及頂尖教師組成。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研發出最好最有效學習英語的方法與途徑。他們的努力創造了英語培訓行業的無數個第一。EF第一家使用因特網教學;第一家引進多媒體培訓方式;第一家推出結合了iPod和MP3的便攜式現代英語教學PodEnglish。第一個提供24小時移動英語……
“EF是一家非常自信的公司,不做追隨者,勇于創新,為成功甘冒風險。”Dan Sodervall說自己便是為EF的企業精神所吸引,使他在2001年退出自己所一手創建的公司,加盟EF管理團隊,從而來到中國工作。
中國策略
1993年,EF成為首家獲得批準在中國運作的境外英語培訓機構。從EF進入中國的時間,可以看出它早就關注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當時,由于中國對英語培訓需求最旺盛的白領階層還沒有成型,從事國際貿易的人數也不多,EF將進入之初的業務重點放在出國留學旅游培訓以及少兒英語之上,在1993年至2002年之間,它在中國僅在上海開設了一所學校。“而且,我們一開始選擇的合作伙伴后來被證明是不可靠的,最終我們與上海市教委合作,學校才得以順利創建。”對政策和市場環境的熟悉,也
成為這一段時間EF在中國做的主要功課之一。
然而,EF對中國市場的圖謀始終是清醒的。“中國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市場,現在北美在我們的業務中仍然排名第一,但我們相信,最多5年時間后,中國將超越北美,成為最大的英語培訓市場。”Dan Sodervall說。
據統計,當前全球英語教育市場,除卻大學和政府培訓機構外,有60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目前占據份額雖小,但增長速度和潛力是最大的。2006年中國市場總額為人民幣150億元,預計2010年將翻番,達到300億元。
隨著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成熟,EF的中國策略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仍是注重研發創新。2002年,EF做出重要決策,將全部業務集中到大中華市場,并在中國增設了一個研發中心分支機構。并且,EF投資4000萬美元,研發出最新的EF在線網絡教學系統(Englishtown),這套系統非常適合幫助中國人克服開口說英語的心理障礙。它不僅僅教授英語知識,更培養學員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英語的信心。在這套系統中,有語言實驗室(iLAB)提供大量的自學工具和材料;24小時外籍輔導員網絡口語課讓
學員隨時隨地開口說英語;生活俱樂部(Life Club TM )每周不定時舉行諸如攀巖、郊游、看電影等諸多由外教全程陪同的寓教于樂的聚會,以及職業發展規劃服務(Career Services TM )幫你打造完美英文簡歷,制定職場規劃。此外,EF有個性化輔導小班課提供細致的指導;大班研討課通過多樣的課題啟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其次,大規模擴張迅速進行,并且采用了全面開花,積極占領二線城市的策略。僅在上海,EF的學校數量將從2007年的4家增加到2008年的16家。這些學校的平均造價在400萬美元。它們中的一部分采用特許加盟的形式,這種形式讓英孚教育保持了最快的擴張速度。
“我們將會盡一切努力,成為中國各個城市第一個入駐的外資英語培訓機構的品牌,這樣不僅可以最快地吸引到當地的消費者,也保證我們的企業客戶在每一個城市都能找到EF。”Dan Sodervall說。率先發力二線城市,也源于EF的培訓內容并非應試型而是應用型,產品線囊括了成人英語、少兒英語、企業培訓、出國留學旅游培訓等幾乎全部市場層級,目標消費者并不局限于白領,而是定位寬泛的緣故。
第三,全力與政府展開合作,展開大量的市場推廣活動。雖說EF在全球英語培訓市場上已經是領先者,但在中國,后起之秀華爾街英語、韋博國際英語乃至本土的新東方都是其強勁的競爭對手,它仍需要重新塑造其品牌形象以及知名度。其中,與CCTV的合作舉辦《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在CCTV《絕對挑戰》欄目中選拔首席輔導員都達到了很好的品牌推廣作用。這一做法也被延伸與各省的電視臺合作中。
2007年EF獲得北京2008奧運語言培訓提供商資格。EF人民廣場旗艦中心旁的來福士購物廣場中,EF在其中專設了一個招生點。當記者詢問其工作人員,選擇EF的理由是什么?工作人員在介紹了一些EF的課程等方面優勢之后,直接指著活動板上的奧運標志,“我們是奧運合作伙伴,這是我們質量最明顯的保證!”簡潔明了,說服力十足。
Dan Sodervall說,EF不但注重奧運會合作伙伴資格為其帶來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認可度帶來的影響,也因為奧運精神與EF的理念“消除阻礙溝通的語言和文化障礙”相通。
新設的所有EF英孚英語培訓中心,均由EF英孚設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辦事處聘請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所有外教在接受TEFL國際英語教師資質的培訓后,還要參加EF英孚Englishtown教學系統的培訓,獲得資質證明后,才能到各培訓中心授課。“我們在中國英語培訓市場價格戰最慘烈的階段沒有放低我們對質量的要求,在如今快速擴張的時刻會更加珍惜EF品牌的純正度。”Dan Sodervall語氣堅定。
崇尚平等
培訓業的工作壓力也不小,如何
讓員工在快節奏的工作中仍不覺疲累?EF人力資源總監徐慶菁說秘訣在于:微笑、友善、制造趣味。同事間見面常常面露微笑,不需要什么成本,卻令人心情舒暢,現在EF上海總部160多名員工來自15個國家,而“聯合國”成員間也常能碰撞出很多幽默因素,有時一場部門會議預告通知,會在辦公室內導演成一次舞臺劇,令人捧腹。“當你喜歡上工作和你的工作伙伴時,工作就變成了愉悅的經歷。”
來到EF的人都會注意到,所有EF英孚培訓中心都稟承現代化時尚的風格,其設計均由香港著名休閑場所室內建筑設計師林偉而主持,他從建筑空間、色調及家具選擇上精心考量,營造舒適、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這也成為EF英孚吸引學員的因素之一。
Dan Sodervall說:“無論是在硬件還是在軟件上,EF英孚都將致力于利用最先進的技術與方法,為熱衷于學習英語的各國學員創造開放、輕松的學習氛圍,增進學習樂趣,幫助學員獲得最快、最顯著的成效。”
目前,EF在中國正步入第二次快速發展期。“每家中心都至少需要一位中心經理(總經理)和專業的課程顧問,銷售、市場人員也要增加,師資也要擴充。保守估計,今年我們新增職位就要超過700個。”想到未來要增加的120個培訓中心經理人,徐慶菁說自己肩上責任不輕。“這個職位至少要求有6到7年的工作經驗,有跨國團隊的管理經驗。”
EF秉承北歐平等自由的企業文化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本土企業中的組織層級非常嚴格,這個主管只能向這個主管匯報有非常明確的規定,但EF的組織是平面的,員工可以和總裁直接對話。這在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不正式,但這正是EF保持活力的秘訣。”
同樣,EF在人才培養和提升上也具有北歐特色,不以年齡、學歷論資排輩,而是大膽給年輕人機會。相信年輕人的文化,在EF頗有淵源,創始人Bertill Hult就是在他23歲時創立了EF,而現任公司幾個業務部門的總經理中也有幾人是剛30出頭,徐慶菁認為,這種榜樣很有信服力,“在EF你30歲有機會做的事,別人可能到了40歲也不一定有機會。”
在EF,從一線員工應對學員疑問,到新設中心選址,所有問題都鼓勵員工勇于做決定,承擔崗位責任。徐慶菁解釋說,中國有傳統是“不做不錯,少做少錯”,但信奉這個原則的人在EF待不長久。相反,踏實做事、敢于承擔的企業家精神在EF備受鼓勵。在EF,你常會看到老板對員工說,“Well done”、“Good job”,很少聽到指責,對于有責任心的員工來說,他們本身也會不斷自我反省。而批評只會打擊熱情,令其不敢承擔責任。而結果只會是,老板自己累壞了,而公司發展受抑制。
Dan Sodervall認為是“人才、企業文化以及創新精神”使EF成為全球英語培訓市場中的領導者,在中國,EF也將繼續秉承這三大要素,將EF帶上市場的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