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掙百萬
24歲掙千萬
33歲判無期
晚飯時,看守所的同志給周益叨端來一碗面條,周益明轉頭對記者說:“當初住五星級酒店的豪華總統套房,周圍是鮮花和掌聲,現在卻睡在看守所。回想起十多年前自己點煤油爐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如果追求財富的代價是這樣,真是不值得。”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紙終審裁定書,駁回了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大股東、深圳市明倫集團董事長周益明的上訴。這位曾在中國資本市場名噪一時的年輕富豪,在33歲的年紀,以合同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周益明被羈押期間,記者與他有了一次面對面的長談。周益明告訴記者,如果可能的話,希望那些和他做著同樣事情的人,拿自己當前車之鑒,多想一想值不值,不要到時候后悔莫及。
“我曾經每天都很快樂”
“在走上‘資本運作’這條路之前,我曾經每天都很快樂。”周益明這樣總結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
“1993年,父母給了我兩萬元本錢到北京闖蕩。當時沒想過要做成什么樣子,一個農家的孩子,懵懂地背著一個包裹來到北京,在商場租了一個柜臺賣電子零件。當時住的是每個月200元租金的民房,出門騎自行車,吃飯就靠自己點煤油爐煮東西。到了1994年底,賺了十多萬元,加上借來的一點錢,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做電子零件的貿易。那時我才20歲,感覺很好。
“到了1996年初,因為做的產品是需要進口的,我又到深圳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做到年底就賺了100來萬元。那時22歲,感覺也非常好,因為這些都是自己賺的血汗錢,心安理得。”
“1997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消息,我得知一個汽車防霧燈的項目,覺得是個機會。一個燈成本30元,賣價120元,我賣了十多萬個,一年下來賺了1000萬元,這是我到現在為止最得意的一件事情。1998年,我24歲就成了千萬富翁,那時候每天都很快樂。”
由“實業家”到“資本玩家”
周益明的人生轉折點出現在2000年,自從投資500萬元成為深圳市一家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后,周益明開始走上了“資本運作”的道路。
“199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深圳一家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當時他們在做通訊網絡技術,產品在深圳市第一屆高新技術產品交易會上展出,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我覺得是個機會,就在2000年初投資了500萬元,成為他們的大股東。”
“在成為大股東前,我對資本運作一無所知。當時有家企業集團也是這個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他們的一位高管告訴我,集團從股市上募集了17億元資金,加上銀行授信35億元,一下子就‘撬動’了50多億元的‘魔方’。這讓我很震驚,因為我知道這個集團是靠500萬元貸款起的家,自己一分錢沒有,卻在15年間做到了100億元的規模,上市之后的總資產更是達到克150億元。我想同樣是500萬元,我是用血汗換來的,他們的卻是銀行貸款,由此我重新確定了自己的發展目標,要走‘資本運作’的道路。”
“2002年4月,我收購了廣州致美齋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8月,又買了一個空殼公司成立了深圳市明倫實業有限公司,也就是明倫集團的前身;同年9月,我收購了香港聯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明倫集團香港有限公司。這樣,從2000年投資500萬元成為這家電腦技術有限公司的大股東之后,幾年時間里我就‘撬動’了8個負債的企業,在2004年宏觀調控之前,我可以在兩個月內籌集10億元現金,當時自己也感覺很瘋狂。”
不健康的財富觀使他瘋狂
“上帝要讓誰滅亡,就先讓誰瘋狂。還沒學會走就開始跑了,根本原因是不能腳踏實地。”周益明這樣總結自己的失敗。“沒有銀行資金的支持,我也做不到這么大,但2004年宏觀調控一開始,銀行資金收縮,我們這種純粹依賴銀行資金快速擴張的企業首當其沖。”
2003年,周益明的“資本運作”確實可以用“瘋狂”來形容。他先是用11萬元從深圳市中喜會計師事務所買來兩份虛假資產審計報告,使原本凈資產為負的明倫集團搖身變成總資產27億元、凈資產12億元的大企業;再利用3.8億元的銀行違法貸款收購四川明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成為大股東。
2003年6月到2005年11月,明倫集團和周益明等人以“對外投資”等手段,非法占有明星電力資金約5.4億元。發現上市公司資金流向異常后,四川證監局連續向公司及公司所在地遂寧市發出風險提示函,要求公司限期整改。2005年3月遂寧市政府正式介入明星電力風險處置,同年年底,周益明被正式逮捕,他的“資本運作”之路走到了終點。
周益明對記者說:“在不健康的財富觀下,有的人不再對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致富的故事感興趣了,追捧的是一夜暴富。國外公司之間的兼并,講究實力相當,或者實力大的兼并實力小的,而現在資本市場上一些人搞‘資本運作’追求迅速發家,想小魚吃大魚,結果就像氣球一樣越吹越大,但只要一根針就捅破了。”
(摘自《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