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海島國家,地域狹小,自古并沒有老虎、豹子這類猛獸。日本人常見的最兇猛的動物,就是狗熊和野豬了。所以“熊”和“豬”自然成為勇猛、剛強的象征。
“你是豬!”——打架的時候日本人肯定不會有這樣的罵法。為什么呢?因為日本語中,“豬”的意思和我們中國的理解很不一樣。
說誰像豬是夸誰
在日本公園里看到頑皮的小男孩,說他像“豬”,那孩子的媽媽多半會微笑點頭。因為日本有個成語叫做“豬突猛進”,用中國的成語來套,其意思居然是:“猛虎下山”,把小孩子形容為“豬”,會讓日本的媽媽產生勇猛、健康一類的聯想,當然要笑了。日本人對“豬”如此情有獨鐘,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而解開這個謎團,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
日本和中國一樣也用十二生肖
有一次,一個屬豬的日本女孩過生日,我便畫了一頭肥肥的小豬送給她。結果對方莫名其妙,熱情地“哈咿”了半天眼神里卻透著不解。“這是送給你的,因為你過生日啊。”我解釋道。“您畫得很好,可是這個動物不是豬啊?”我趕緊把畫拿回來細看。要說“心虛”也是真的。日本人從中國引進生肖的概念后,作了不少改動。例如把“猴”改成“猿”,把“雞”改成“鳥”。大阪滿大街可以看見店鋪招牌上寫著“燒鳥”,其實是賣烤雞肉的。但“豬”應該不會錯吧,因為日語和中文一樣有“豬年”這個詞。看我一臉困惑,倒是日本女孩開了口:“您畫的這個動物不是‘豬’,而是‘豚’!”事后,經過女孩的解釋我才明白,在日本文化中,“豬”和“豚”真是不一樣的,“豬”的意思是野豬,而“豚”的意思則是家豬。日本人在傳統上堅持認為家豬和野豬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不可混為一談。
家豬、野豬是兩回事
據考證,日本人的這一觀點是有歷史淵源的。如果對比一下豬在中國和日本的不同歷史演變,就會發現兩國的不同之處。原來,世界最早的家豬就是由古代中國人馴化飼養的。所以在中國人眼里,家豬和野豬的關系比較近。在日本,野豬早在冰河時代就從北海道陸橋進入這個國度生存,屬于地地道道的本地品種。日本的漢字大部分來自中國南方的僧侶,在他們的引入下,野豬自然就當仁不讓地被命名為“豬”了。
然而,日本的家豬卻是實實在在的舶來品。佐賀大學農學部的和田先生在論文中提到,日本古代由于宗教的原因,直到幕府末年都沒有食用豬肉的習慣,所以也談不上養豬。日本的家豬是19世紀末從西方引進的。被稱為日本家豬優良品種的“日本黑豚”,更是1978年才培育成功。家豬引進的時侯正是日本對西方向往的時代,加上引進的家豬與日本本地野豬從形象到血統都相距甚遠,被日本人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就很自然了。日本人給這種大耳朵、懶惰肥胖的動物起了個名字叫“豚”。
勇猛、剛強的象征
有趣的是,“豬”在日語讀音里竟然有“鄉村的獅子”的含義。這是因為日本是海島國家,地域狹小,自古并沒有老虎、豹子這類猛獸。日本人常見的最兇猛的動物,就是狗熊和野豬了。所以“熊”和“豬”自然成為勇猛、剛強的象征。難怪日本人把野豬當作崇拜對象呢。我所住的小城伊丹,就有一座“豬名神社”。傳說野豬背上的毛放進錢包里可以財運不斷;野豬的生育能力強,有平安生產的象征意義;而且豬頭很結實,也可保佑人們出行時的交通安全;看來,野豬在日本的地位真是很高啊。
(一天摘自《環球時報》文/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