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冀中平原的一位農民;他,曾為自己的文學夢而追逐;他,也曾為創業理想而艱難跋涉:當新聞報道員,做教師,養殖肉雞,賣砂石料;但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創辦河北屈指可數的生豬養殖廠——河北綠風養殖公司。他就是青年創業家:謝久明。
心中涌動創業夢
1973年,謝久明出生在武邑縣紫塔鄉南王政村。十八歲,謝久明初中畢業后一個偶然的機緣,他應聘當上鄉里宣傳員,從此在紫塔鄉做宣傳員。在此期間,他創作熱情不斷得到升華。自己創作的作品《遠去的鐘聲》、《同一只手》、《兩個村莊》等5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詞先后在《詩神》、《華夏詩詞》、《衡水日報》等媒體發表,同年被衡水市作家協會吸納為會員。
1991年,謝久明被借調教育部門當上了一名優秀教師。但由于代課教師工資收入低,他毅然從村里貸款5萬元建起了5排標準雞舍,走飼養肉雞的發展之路。然而他飼養肉雞的第二年,恰逢全國肉雞市場呈現萎縮狀態,禽肉產品滯銷,謝久明的肉雞產業遭受到了很大的重創,慘痛損失了2萬元。
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謝久明在靠鄉鎮公路旁做起了建材銷售生意,這一干就是10年。十年間謝久明不僅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而且涉世經驗也愈加豐富了。
養豬路上困難多
2005年,已經小有積蓄的謝久明看到國家對農村扶持力度日益加大,尤其經過多年的市場調查,他發現農村搞養豬潛力非常巨大。盡管當年豬的市場并非盡如人意,可他感覺發展養豬很有前途。
他于是果斷決策,把自己經營建材的生意轉包給了別人,自己從重養殖舊業,投資37萬元在村里購買了10多畝鹽堿地蓋起了9排標準豬舍。2005年7月份,一個400頭豬的養殖場建成了。
真正養上豬以后,謝久明才感覺到養豬真是不容易。先是資金周轉問題。400頭豬每天的飼料費用加上所雇傭飼養員的人工費,每天就需要500元。自己所籌措的37萬元加上蓋廠房、引設備、買豬苗,很快就花光了。
“怎么辦?這些啞巴牲口不比其他事情,每天都要吃呀!一旦斷頓那可就慘了。”謝久明一邊想著一邊尋覓籌集資金的渠道。雖然幾經挫折和困難,但對養豬的熱情和干勁卻沒有絲毫的減退。正可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當謝久明一籌莫展的時候,他鄰村的朋友路高峰了解到他所遇到的困難后籌集了3萬元錢送到了謝久明的手中,這一舉動如雪中送炭,令謝久明感激不已。
擴大規模謀大業
有了這些周轉資金后,謝久明更加珍惜自己的創業選擇了,他通過細心管理、鉆研技術,到年底400頭豬全部出欄,一算帳凈賺5萬元。
為了進一步增強自己養殖業的發展后勁,2006年春天,謝久明再次投資10多萬元擴大養殖規模。他通過穩扎穩打,上了大型飼料粉碎機、攪拌機和自動喂料箱。投資6萬元自制母豬產仔用的產床50個,向正規養殖公司過渡。
看到謝久明依靠養豬致富后,周圍許多農戶都紛紛效仿,謝久明也盡力幫助父老鄉親們賒銷豬苗、幫助他們銷售毛豬、提供優質飼料等已經成了謝久明分內的工作。現在謝久明的養殖場已經發展存欄生豬700頭,并且注冊成立了“河北綠風養殖公司”。隨著目前生豬價格的陸續上漲,謝久明對以后的養殖場抱有很大信心。
當筆者采訪即將結束時,謝久明指了指自己的養殖公司,很自信地說:“目前盡管在養殖路上我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和挫折,可看到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我感覺到生存的非常有價值。盡管我現在處于創業初期,可我依舊對未來的創業計劃充滿信心,這是我無悔的選擇!”
后記:現在謝久明的養殖公司也已經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為了把養殖事業做大做強,他現向全國尋求在:種豬繁育、生豬育肥等業務需求的客商前往洽談。
有以上需求者請聯系本社:029-82372258
編輯:邵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