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西沙北京電通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西沙的記憶力超人。也許到了他那個歲數的人總喜歡回憶一些什么了。只是他的回憶總能夠囊括很多的細節。有時候細致到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程度。他能夠記得起撇著嘴不認為他是一個“紅五類”的老師的表情,他能夠記得起插隊的時候曾經質疑他“尖斗私分”的干部聲調,他還能夠記得起擠占了他畢業分配名額的同學的名字……更令人詫異的是,他不但能夠準確地說出這些往事中人物的特點,而且還能夠大致地描繪出這些曾經與他有過交往的許多人的命運走向。
如培根所說:“一切幸運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絕非沒有希望。”李西沙人生道路恰是沿著這個軌跡發展的,當他不能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上天給他安排的機會往往能夠讓他出人頭地,而當他一切順遂的時候,卻又往往難以突破自我。人生的坎坷往往就是因為遭受了打擊,而能夠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往往是面對打擊的時候找到了正確的人生選擇。
在文革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小學生的李西沙在母親的口中得知自己不是“紅五類”,他很難接受這一打擊,他選擇了逃學一天。從此,因為身份的改變,他再也不是班里的“兩道杠”了。這是李西沙面對打擊后的第一次選擇。
1955 年出生的李西沙已經年過半百。他的同齡人、他的同學或者那些曾經被他提攜過的后輩都已功成名就的時候,他卻在外企副總的崗位上緊張地做著一個沒有終點的工作。
當李西沙大學畢業時,面對一個本應屬于他的機會而硬是被學校分配給了別人的時候,他承受了人生的第二個打擊,此時他選擇了順從——進入政法大學教務處任職。第二次的人生選擇讓李西沙不久之后成為當時全國高校中最年輕的教務處長,在中國法律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90 年代當他在教務主任的位置上感覺沒有了出頭之日的時候,他決定離開政法大學,重新選擇人生的道路。下海經商——這是他第三次重大的人生選擇。回首這次選擇,他感慨頗多:“我有時候剛愎自用,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也許是不夠成熟的,甚至過于簡單了。”“這種簡單不僅僅是事業選擇上的,也是在對廣告這項事業的認識上的。”當時的李西沙認為廣告就是點子,有了好的點子也就有了廣告。
從一個管理萬人學校的教務處長到一名普通的廣告業務員。這個過程有點過于跳躍了!難道李西沙真的是整天守在話機旁邊打電話的那種業務員嗎?其實李西沙當時還是選擇了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國國際廣告公司。當他在行政總監的位置上干了幾個月之后,他感到某種錯位。于是他主動要求投身到廣告業務中去,當時他作的是高級業務經理。和以往一樣,李西沙在廣告業務上出手不凡,從山東乳山天乳寶到保定的一漱寧再到金杯汽車、韓泰輪胎……到了1998 年李西沙就已經是中廣的副總了。
2002 年,剛被派駐到中日合資北京電通公司一年的李西沙要被中廣方面召回。作為中方派駐的代表的李西沙猜測:“國廣方面可能認為我沒有維護好股東(中廣)方面的利益。”面對中廣方面的召回,李西沙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按照的我的性格,我不留在電通,也是絕不可能回到中廣的。中廣那時什么業務都沒有……”李西沙找到當時電通方面的日方負責人流露了準備同時離開電通的想法。
這個時候,電通方面的態度讓李西沙深受感動,一方面他們對李西沙作為職業經理人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并且明確地表示不希望他離開電通。更令李西沙感到吃驚的是,電通方面進一步表示,寧肯冒著與中廣方面在轉股、分紅等方面談不攏的風險也要堅持留住李西沙。“這還能讓我說什么?”電通方面的誠意徹底打消了李西沙的顧慮。這足以“讓我感謝一輩子”。李西沙毅然地選擇了進入外企,此時他真正地成為了一名在外企工作的職業經理人——這也是他人生的第四次重大選擇。電通方面不但留住了李西沙,而且還給他漲了工資。李西沙切身感受到了電通方面對待人才的態度和胸懷。從那一刻開始他真正地成為了電通的人。因為身份的改變,李西沙更加明確了自己在北京電通中的作用。作為一家日籍公司,做日系企業的廣告一定是電通的長項,而作為本土的經理人,李西沙深知自己的優勢就在中國本土的廣告客戶上面。在某些時候,中國本土的客戶要求在日本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如果企業要想開發中國的廣告市場就離不開本土的員工,更離不開本土的Team-leader。
對于電通日系的管理體制李西沙有著自己的看法,他非常認可日本人那種對工作精益求精、不知疲倦的精神。他指出吉田秀雄總結出來的電通《鬼才十則》很厲害。它囊括了所有工作中可能遇到問題的解決辦法。而解決之道也是異常簡單——主動。李西沙說,在電通工作如果有一天你覺得無事可做了,那么也意味著你要走了。在日常的工作中,李西沙也會面臨一些與日方業務沖突。在他看來解決之道只有兩點:第一服從上級,第二要看結果。結果是最有效的說明。
一個中國人,在日本公司干得那么賣力,這個描述總是會讓人感覺某些異樣。很多媒體在采訪李西沙的時候也會回避這個話題。李西沙也許沒有想到《財富圈》的記者會把這樣的問題拋給他,雖然記者也在刻意地說,他可以拒絕回答,但當沉吟片刻之后李西沙還是說出了他的答案:
“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太敏感了。我覺得有民族情結也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看把民族情結發揚到什么地方去。應該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說你們的采訪機是奧林巴斯的,攝影記者用的相機是佳能的……如果民族情結能夠多放到創新方面才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國家在一些方面不如別人,那么就應該向人家學習。”
臨近采訪結束,李西沙透露:“我的民族情結不亞于任何人,如果僅從民族情結上說, 我父母就是抗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