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點一:拋球
拋球成敗關系到整個擊球的動作結構。一般說來,拋球時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像托酒杯一樣托住網球。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放松,如果把球握在掌心里,手臂肯定是緊張的。拋球時利用大臂直上直下的慣性將球送出,切忌用手腕發力。對于初學者來說,千萬不要在拋球時給球加轉,否則很難找合適的擊球點。
向上拋球時(以右手選手為例),手臂伸直后應該與身體以及右腿形成身體的軸,拋球手向前,向后均會影響擊球的質量。
許多人都很難掌握拋球的高度,其實每個人習慣的擊球點都不一樣,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習慣,那不妨試試我們這條通用的原則,將身體展開,手握球拍向上伸直后再加半個拍頭的高度。
關鍵點二:動作流暢

從準備姿勢開始,兩腳自然開立,角度按照個人習慣可以變化,持拍手東方式反手握拍或者大陸式握拍。拋球后重心落在右腳,開始后擺引拍,此時膝關節彎曲,身體后展呈弓狀,俗稱背弓。擊球時,由于身體壓成弓狀,此時由腳部開始蹬地發力,力量從踝關節傳遞到膝蓋,腰部直至身體軀干,形成一個類似拉弓放弦之后的反彈力。在身體發力的同時,握拍手應該以肘為軸,帶動手臂和球拍從后背往上做搔背動作。
另外也不要忽視了擊球后的收腹,轉肩,收拍等動作環節,這樣可以更容易發力,如果中途停頓,對發力以及擊球點的判斷都會出現偏差。在整個發球的動作過程中,也有一條法則可以記下,動作連貫不停,緩引拍。雖然感覺上緩引拍會影響球速,其實恰恰相反動作雖然緩,但沒有停頓,因此球拍的揮距就更長,這樣鞭打球的速度也會更快,球落地后的旋轉也會更強。如果引拍過快,就會出現球拍在空中等待球下落擊球的現象,這樣
此前做的背弓動作則沒有任何意義。
關鍵點三:學會用腿發力
僅僅依靠手臂的力量發球顯然不是良策,借助身體的力量才能發出有速度的球。身體的力量則來源于雙腿。在職業選手中,大多采用兩種腿部發力的辦法開立式和并腿式。
對于已經掌握發球動作的晉級選手來說,就該考慮一發和二發的變化了。
一發時大多采用平擊球的方式發球,試著把球場想象成一塊大的鐘表,此時擊球點應該在身體前方11點或者1點的位置,拍面對準發球區。
二發時,旋轉較多,擊球點應該在12點鐘位置。為了保證成功率,二發往往看起來球速慢一些,但實際上拍頭的揮速甚至要快于一發,由此產生更強的旋轉力。另外擊球時拍子的出拍方向應該是持拍手同側斜上方45度的位置。
無論是一發還是二發,需要記住發球時不要過早將頭低下,要目送球飛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