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子網球中,使用單反打法的球員很少,而海寧的單反也為自己贏得了女費德勒的稱謂。和許多網球選手不同,海寧的身高不占優勢,但她正是借助單反的特點(指關節置于拍柄上端來使手臂和手腕發揮出最大的力量),以此幫助自己輕松地應付對她這種身高來說不易處理的彈高球。
鏡頭一:
海寧以交叉步從邊路啟動,并同時已經開始引拍。要注意的是,她采用的握拍方法是與西方式的正手相反,(也有一些人稱之為半西方式反手),食指最下面的關節仍在拍柄的上方,但是其它指關節排成一條直線,看上去好像在拍柄上握著拳頭。

鏡頭二:
經過奔跑,海寧已經來到了擊球位置,左腿已經制動讓自己停下來,以便有更穩定的擊球。要注意的是,她將左手放在了拍柄上端的位置并隨時準備向前揮拍。拍頭基本朝上減少了拍子的揮距,可以幫助自己以極快的速度揮出。
鏡頭三:
此時的海寧已經開始將重心往右腳上轉移,此時海寧的右肩開始向下壓,球拍此時高高揚起在身體一側。當她向前跨步時膝蓋深深彎曲,說明此時海寧的這拍回球將是—記強烈的上旋球。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準備姿勢中她的右臂僅僅是輕輕地彎曲著,而且當她將球拍揮出時左肘是高高揚起的。當然,這并不能算是基本技術,只能算是個人風格。但這種姿勢也有助于她將右肩放低,傾斜肩部以此獲得更大的力量(單反是靠握拍手的肩部上提獲得更大力量)。
鏡頭四:
海寧已經完全將重心轉移到了右腿上。眼睛緊盯來球。在揮拍擊球前,海寧的引拍軌跡幾乎在身體的左側完成了一個半圓。其實這樣的引拍和前后的引拍方式相比,直線加速能力要遜色一些,但控球感要好。除此之外,海寧還有自己彌補劣勢的方法,此時她握拍手已經基本伸直,這樣無形當中可以增加她的揮拍速度和向前意識。
鏡頭五:
擊球一瞬間,海寧的雙臂開始展開。這樣的作用是保持身體平衡。同時左腳開始向前上方蹬,目的是輔助自己的擊球更加有力。海寧這個球的擊球點在身體前,胸部左右的高度,說明對方的回球上旋也比較強。
鏡頭六:
右臂向斜前上方揮出,說明已經完成了擊球,幅度較大的隨揮也帶動了身體向球網方向轉動。隨著擊球結束,腿部發力也隨之結束,圖片看起來海寧是在用一只右腳保持平衡,其實這只是連貫動作中的一張,保持平衡的還是海寧打開的雙臂。
鏡頭七:
隨揮動作的結束,她把球拍揮到了腦后的位置——拍柄底端指向外場,而拍頭幾乎與球網平行。從鏡頭三的沉肩開始,海寧的提肩動作做得特別充分,即便這些圖最終沒有呈現出球過網后的威力,但足以想象出來這是一記多么強勁的單反上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