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女子網球越來越風靡,無論是其教習方法,訓練手段還是訓練設備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女子網球手的跑動速度,體能還是比賽的節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現如今的頂尖網球手如果沒有強健的體能,敏捷的身手和堅忍的毅力基本不能在網壇生存下來。這點跟男子選手越來越接近,她們的變化都在哪里?與男子選手的差別又在哪里?
體能,力量:女性與男性體能上的差異注定了比賽激烈程度的不同。通常說來,女性往往身材較為嬌小,體能較弱,肌肉纖維較男性來說較少,而且上下肢的力量也顯然比男性小。從職業球員的調查中得出,女性的上肢力量只有男性的54%,下肢力量只占68%。這些差距就決定了女性網球手趨向于采用與男子不同的站位和網球技術來打網球。
站位:為了能更好地打球,女球手的站位更傾向于近場的地方(換言之就是靠近底線或是底線以內的地方)。較快地擊中來球可以使她們利用來球的速度給對手造成時間和球速上的壓力。這也是大多數女選手采取雙反擊球的原因所在。雙反往往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而且果斷有力的揮拍也并不難做到。
男球手恰恰相反他們往往選擇站位于離底線較遠的地方。男性較女性更為充沛的力量保證他們即便在底線后也可以擊打出強烈的上旋球和平擊球。
網前:女性不如男性那么善于打網前。她們的近網擊球往往比較謹慎(多半是本能性的而不是計劃性的),而且女球手在截擊前往往會將球墊好,做好相應準備,然后將截擊作為“決勝”的一擊。這也是女子選手上網往往就能夠得分的原因之一。男性則不同,他們往往頻繁近網(既有本能性的,也有計劃性的),但是能否得分卻很難說。
戰術:男球手有力量,體能作為保證,因此他們可以針對不同場地,不同對手,不同的比賽制定不同的戰術。但是女性球員往往受困于體力和力量的限制,想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比賽,所以很難體現出質量很高的技戰術。
場地:在男子網壇,場地對球員技術流派有著不同的影響,也就有了紅土選手,草地選手和硬地選手一說。正因為男球手擊球技術多種多樣,其對場地的偏好也呈現多樣化。而在女選手中這種差異并不是很明顯,因為大家都沒有特別針對不同的場地而練不同的技術,大家在什么場地上比賽都是相對同等的情況。
心理、生理:女性的生理成熟得要比男性的早,這也影響了女性網球技術的提高,因為女性往往都要在比男性小得多的時候就要開始比賽,否則就過了技術提高的最佳時期。有科學研究表明,一旦比賽成為了主要任務,球手提高技術水平的機率就少了。而男孩往往有更充分的時間來提高他們的技術,因為當他們處于青少年時,與高手對站的目標還遙遠的很。
發球:女子一發的力量越來越大。溫網前十名選手的一發平均速度已經從1992年的165.1千米/小時提高到了2007年的201.8千米/小時。
女子一發質量得到提高,這既有生理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從生理角度上說,專業的女網球手變得比以前更高,更強壯,也更敏捷了——比如,現在WAT前十名球手的平均身高要比1991年的長了三點多厘米。從心理角度來說,女球手已經把首發球看成是打敗對手的武器,而不僅僅是以此開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