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曼的退役之所以令人惋惜,是因為在當今網壇,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他一樣將發球后隨球上網的打法貫徹如此徹底的球員,這種極具欣賞性的打法顯然比兩人在底線對拉,伴隨撕心裂肺的狂喊要優雅很多。
雖然現在看起來發球隨上技術在職業賽場顯得那么另類,但試著想想,當所有球員把枯燥的底線技術練得沒啥可練時,那一天發球隨上勢必會再次東山再起,就如現在的潮人又開始戴蛤蟆鏡,穿喇叭褲一樣時髦。與其等待那時,我們不妨先滿足一小部分亨曼球迷的愿望,學好發球隨上,以此燎原。
發球隨球上網的技術只能針對中高級別往上的選手,為什么這么說,那是因為它妊須有一項技術作為實現隨上的前提,那就是發球。發球結束后,來到網前,需要的只是截擊那一錘定音。因此如果粗略的把發球隨上分開講解,大致可以分為發球和隨上之后的截擊。

讓我們先看看截擊技術難以掌握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對于業余選手中的中、高級選手,基本都可以做到發力擊球,而大力的正手發力擊球需要采用西方式或半西方式的握拍,反手則多采用雙反,然而這兩種握法,都是與截擊相對立的。更為對立的是兩種打法需要球拍有足夠的揮動距離。截擊則只需要一個很小的手臂移動,目的是攔截或者阻截,采取的是一種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的姿勢。
需要提醒的是,發球隨上的過程時間極短,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判斷出對方的回球方向,還需要針對對方的回球采取不同的擊球方式。在這里教你一個絕招,發完球后,將球拍換成大陸式握法,這個握拍方式的好處是正反手截擊都不用變換握拍手型。另外,拍子隨時要保證在你的手腕上方并處于身前。
但是也不要以為這樣你就掌握了發球隨上的真諦,如果你只滿足于此,那么你就等著被對手打穿越的機會吧。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發球如何隨上,站位正確才能保證一錘定音。
很多人練習發球隨上通常是這樣,發球后玩命往球網的中間跑,距離球網約1米的地方停下來等待機會。其實這樣的跑動路線和站位是不被提倡的,因為大多數人的回球為了避免下網,他們的落點往往是落在發球線附近而不是球網附近,另外,對手如果發現你上網,他們寧可賭一拍直線或者斜線的穿越,也不會傻到往球場的中間打。

發球后跑動的黃金原則是隨著你發出的球在對手場地運動的軌跡來跑動。一旦你要截擊,那一定要按你截擊球的方向跑位。這樣你就占據—個最有利于反擊的位置。
下面的圖示顯示的是選手發球后幾種隨上的跑動路徑。紅色虛線表示跑動路徑。
在這幅圖示中,發球手甲向對手乙的正手方向發出一個外角球。當球斜飛過去后,對手并不是很快速地擊出了一個無力的回擊。發球手甲一直跟著球的飛行軌跡跑動,于是很輕松地把球擊中了對手的空檔。
很多時候發球手往往要兩次截擊才能得分。發球手甲直接向對手乙發球。這一次,對手乙的回擊比較有力,球落向發球手甲腳邊的地方。同樣,發球手甲一直在積極跑動,然后向對手乙的空場擊出了一個低截擊球。當發球手甲擊出截擊球后,對手乙接近了球并且向4號線的位置回擊。甲按自己第一個截擊球的方向跑位,然后,截住了對手乙的來球并再一次向其空檔發出截擊球。(注意按第一個截擊球的軌跡站位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