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費德勒的比賽,肯定是一種審美享受。但如果只有一記好球之后的大喊“漂亮”你還不如作家。
2005年美網決賽費德勒對阿加西,美國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在家看電視網球直播。當看到費德勒后退滑步中打出匪夷所思的一記穿越制勝球時,耳邊閃過現場解說麥肯羅的大叫——“人類怎么可能從那樣的位置回出那樣的絕殺”,而華萊士自己則被妻子看到單膝跪地 目齜欲裂,苞米花撒了一地。
仿佛恒河就在眼前,瞬間達到宗教體驗的狀態。后來華萊士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第一次用“內向”的方式解釋了費德勒,這篇經典文章將成千上萬關于費德勒的文字作品化成廢紙。
宗教體驗首先來自于對“不可能”的親歷。當費德勒完成決無可能的一擊肉眼凡胎者只能相信有些人的確能借助神秘之力讓物理規則暫時失效能壓縮空間和時間。就像喬丹滯空出手,時間停止馬拉多納鬼魅般的傳球空間打開。于是神的意志通過代言人正加以顯現。當費德勒一再面無表情地創造奇跡,我們必須承認,某些瞬間,費德勒進入了克爾凱郭爾所說的人生最高境界——宗教境界。當阿加西已經老去,和他同一代的薩芬羅迪克休伊特們多年來還停留在一球一勝的追求和俗世繁華的誘惑時,費德勒輕舟已過萬重山。想想吧在球場上他的靈魂或許經常偷空從高處俯視眾生。
這樣的人,拿下美網四連冠不過是例行公事而已。用不了多久他會輕松地翻越桑普拉斯十四座大滿貫的神山。倘若有人說他還沒拿到法網冠軍,并且很可能永遠也拿不到,那或許是因為宗教在解釋神奇的同時也總是開玩笑似地留下些預設好的悲劇,讓主人公更具啟示性。
費德勒注定將成為這個時代網球狂熱愛好者的宗教。他的成就,證明無需天生神力也無需算路超群,需要的是和這項運動渾然一體,卻又超乎其上。這點職業體育的另一位巔峰人物“老虎”伍茲做得并不遜色于費德勒,
有一段時間,“老虎”伍茲發現推桿有點不爽,影響了人球合一。而改變推桿,意味著必須熬過長時間的低谷。在他修改推桿技術的過程中,辛格取代了世界第的位置,小報記者也嘲笑他沒準躲在家里抱著球桿痛哭呢。但是當他再次出關,仍然是群獸俯首。
高爾夫對年齡的要求顯然寬于網球,伍茲到40歲還能拿大滿貫冠軍而費德勒不太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我們幾乎現在就可以預言,2009年之前費德勒將超過伍茲的大滿貫記錄。現在,讓我們繼續享受這個過程,這種體驗。本期的封面故事,我們將費德勒放置于伍茲的參照之下并不僅僅是試圖將兩人分個高下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費德勒已經超越網球的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