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不連貫導致球速降低
攝影、文/ 段少武


如靈貓般的辛吉斯,軟肋就是發球。在發球中,辛吉斯到底哪個環節導致球速難以提高?也許這組片子能給點提示。
1 準備動作,辛吉斯拍頭指向發球方向,眼睛觀察對手的站位,重心在左腳。注意看辛吉斯的右手,持拍手將球拍立起,且遠離身體,這時的手腕和大臂在緊張狀態才能保證這個姿勢。雖然是個人習慣,但可以說辛吉斯在發球準備時能量就在開始消耗。
2 拍頭這時才放下,與此同時持拍手的手腕才放松下來。從這張照片可以推斷出圖1 中辛吉斯的上肢動作幾乎在做無用功。重心開始向右腳轉移,準備拉拍。目視前方,根據對手的站位開始選擇落點。
3 一個穩定的拋球需要手臂上舉到臨近最高點時將球送出,從這張照片看,辛吉斯其實早早地將球已經拋出,如果辛吉斯在最高點出球,這個角度應該呈現出的是左大臂半遮面。
4 辛吉斯的挺髖動作并不明顯,因此就算膝蓋彎曲再多,獲得的也只有向上的力量,畢竟發球還是要往前發的,所以沒有挺髖轉體向前的力,發球威力自然也會降低。
5 直到此時,辛吉斯的發球動作才算是真正進入發力階段。不過她雖然已經習慣了開立式站位發球,但是相對于辛吉斯這個身高的選手來說,選擇并腿式發球效果要好,因為并腿式可以搶高點擊球,成功率會大大增加,身體也更容易往前探出,有利于發力。
6 不得不說辛吉斯的拋球簡直拋得太高了。從圖3 拋球出手到圖4 重心下壓,再到圖5 蹬地彈起,直至圖6 完成搔背動作,這個過程中竟然依舊沒有看到球下落至畫面中。等待球下落的過程直接破壞了整個動作的連貫,在搔背動作結束后如果出現停頓或者等待,夸張一點說,此前的所有準備幾乎又變成了無用功。
7 擊球瞬間,辛吉斯的動作還是相當完美。蹬地同時左手下壓獲得更多向上的力量,跳起擊球也彌補了她身高的劣勢。擊球點在偏向拍頭的位置,球拍在由上而下揮出時,拍頭力量最大。從照片看,辛吉斯的頭雖然沒有完全低下,但此時并沒有盯著擊球點。
8 左臂收在身體前方,獲得更多轉體的力量。右小臂和手腕強烈內旋,可以提高拍頭擺動速度,可以加快球速。身體跟隨發球向前的慣性進入場地。
9 球拍在身體另一側完成隨揮,重心前傾,右腳高高抬起,隨時準備沖進場內擊打下一拍。

二發側旋指尖上的小伎倆
和岡薩雷斯隔網相對的對手在他的二發時都難以強攻,這得益于他又轉又沉的側旋發球。和別人不同的是,岡薩雷斯的旋轉從指尖撥球那一刻已經開始……
攝影、文/ 段少武



1 注意岡薩雷斯的左手,三指握球,手心空著,手臂自然伸直,以肩關節為軸,這是確保拋球穩定的前提。左腳尖微微上翹,重心往右腳轉移,為下蹲背弓做好準備。岡薩雷斯的視線是看著斜上方,似乎已經盯準了拋球的最高點。
2 業余選手學發球,教練總是刻意叮囑球在拋起過程中盡量不要旋轉。但是岡薩雷斯為了在二發中得到更多的旋轉,他在拋球時就加入了手指轉球動作,球出手那一刻,球已經偏離了直著向上的軌跡,不要擔心岡薩雷斯的這個發球需要向前追著球打,這不過是他拋球的一個小伎倆。
3 還是關注拋球手,手掌呈半握拳狀,我們看過了羅迪克、費德勒、納達爾等頂尖選手,他們拋球后手掌都是張開的,似乎岡薩雷斯的特例不值得效仿,但恰恰相反,在這個握拳動作中,球其實已經在指尖的撥動中完成了旋轉。球雖然已經出手,但持拍手還停留在大腿附近,這是早拋球晚揮拍的擊球方式,這樣可以保證后面的引拍擊球過程更加迅速和連貫,否則就會出現停頓的狀況,背弓則成為無用功。

4 岡薩雷斯已經將髖關節頂出,背弓動作基本完成。持拍手上提,從這個角度可以看見岡薩雷斯幾乎整個背部,說明他轉體充分,為發力提供了足夠的扭力。岡薩雷斯的拋球手肘關節稍微有些彎曲,這在很多教科書中又是反面教材,可在岡薩雷斯身上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肘部的一個小彎曲正好可以讓帶有弧度的側上旋拋球回到身體正上方。


5 注意岡薩雷斯的右手腕自然伸直,說明他這時整個持拍手處于一個很放松的狀態,這樣才可以將力量積蓄到擊球那一剎那迸發,如果這個時候手腕就立起,只可能在引拍過程中就消耗更多能量。
6 這是一個身體上蹬,拍頭下壓的過程。兩只腳同時腳尖著地,膝蓋已經從彎曲狀態向上反彈,身體從背向球網逐漸向球網轉體,為了獲得更多向上的力左手開始下壓,另外為了獲得加速鞭打擊球的力量,拍頭開始下壓準備“搔背”動作。
7 岡薩雷斯的頭一直保持向上的姿態,這樣可以幫助自己更加準確地找到擊球點,如果頭過早低下,身體重心也會隨之降低。整個身體已經面向球網并略微騰空,這是盡量爭取在最高點擊球,以此降低下網以及發球出界的風險。右手與左腳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條直線構成了身體的軸,有了這根軸,在轉體的過程中身體才會穩定。
8 右手肘關節依然抬起,手腕內扣,說明拍頭速度很快。身體并沒有特別前壓,這是一個追求角度并非追求力量的發球。雖然左腳已經跨進球場,但右腳依舊拖在身體后方保持平衡。此時的岡薩雷斯頭部依舊沒有低下,視線緊盯球的落點區域。
9 球拍從身體右側自然隨揮滑到左側,整個發球動作此時才全部完成。右腳開始跟進準備隨時調整步伐迎接對手的接發球。這時右手的手腕有些微微下垂,這意味著此時岡薩雷斯的手臂又開始放松下來。這點完全符合教科書中指導的“放松——緊張——放松”的過程。
智利火炮的殺手锏
攝影/ 魏彤文/ 段少武
岡薩雷斯的正手何以得到火炮的威名?看看他“扣扳機”的動作以及如芭蕾般的腳尖舞動,你自然就會得到答案。
1 注意岡薩雷斯的左手,在跑動中平穩地托在拍頸位置,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隨時調整握拍方式,拍頭高于手腕,這是典型的環繞引拍法,和直線后拉拍的方式比起來,這種引拍擊球可以獲得更多上旋。
2 對手的回球角度很大,岡薩雷斯雖然是在大跨步跑動,但和圖一比起來,身體起伏并不大,重心穩定對擊球來說至關重要。此時左手雖然已經離開拍頸,但左肩正對球網,整個左臂幾乎與球網平行,這樣的左手位置可以為岡薩雷斯提供更大的轉體幅度,從而為身體旋轉增加力量。
3 此時岡薩雷斯蹲得很低,說明他已經判斷準了來球的彈跳并不會很高,很多業余選手遇到低球往往是通過降低拍頭來擊球,岡薩雷斯的拍頭動作正好告訴大家,遇到低球,身體要盡量蹲下而不是降低拍面。
4 5 6 又經過一個大跨步后,岡薩雷斯的右腳很扎實地踩穩,左腳則通過鞋尖與地面摩擦制動。此時岡薩雷斯進一步轉體,從圖片可以看到他的整個后背。拍頭高高立起是打出上旋球的關鍵,這樣可以增加球拍揮動的路線,從而增加拍頭速度。另外上旋球需要球拍在球下方將球摩擦拉起,因此提高拍頭做環繞引拍更容易對球產生上旋力。
7 岡薩雷斯的視線就如跟蹤導彈的瞄準器一樣鎖定了球的位置,右腳腳跟提起,這是蹬地發力的開始,左手開始向軀干收縮。這個動作的原理和花樣滑冰選手在做旋轉時收緊上肢一樣,都是為了加速身體旋轉。
8 看持拍手的大臂與身體的夾角,差不多就是一個網球的大小,這對發力和擊球的穩定都很重要。如果夾角過大,擊球點則會遠離身體,控制和力量都不好掌握。右腳蹬起,左腳離地。以右腳尖為軸轉動身體,這是轉體動作中最經濟的方式,可以使得能量消耗降到最低。在看岡薩雷斯握拍動作,拍柄頂在后掌心,和其他職業選手不同的是,岡薩雷斯的食指和中指同時做出“扣扳機”的動作。很多業余選手都抱怨西方式握拍再做“扣扳機”動作時食指會吃不住力,如果像岡薩雷斯這樣,兩個手指同時“扣扳機”,這樣增加了手指與拍柄的接觸面積(相當于力矩變長),所以擊球比較有力。
9 球拍已經通過了擊球點開始隨揮,但他的視線依舊鎖定在了擊球點的位置,下顎與右肩緊貼。這是保證出球穩定的關鍵。很多業余選手常犯的毛病是球還沒出手,就開始看球的落點,盯準擊球點后,充分的隨揮自然會將球送到你想送到的位置。
10 11 能夠看出這是岡薩雷斯的殺手锏,正手斜線。他的拍頭隨揮到身體后方,肘關節已經完全對準前方,身體徹底打開,左手收在腰間。右腳落地后便開始蹬地向自己的左側移動,準備下一拍擊球。
高位正手需要Open一點
在球場上OPEN 一點,不是讓你吸引異性的目光,而是讓你用開放式戰位,特別是當你的對手善于拉出落地后彈跳極高的上旋球時,對付這樣難纏的對手,你只要再OPEN 一點,效果嘛,自己體會吧!反正辛吉斯就是這么做的。攝影、文/ 段少武
1 這是對手的一區外角發球,從辛吉斯微微上抬的眼神可以判斷出對手一定加了很強的上旋,落地后這個球將高高彈起。辛吉斯的左腳開始蹬地讓重心往右側轉移,左手同時輔助右手調整握拍,拍頭直立。
2 請注意,辛吉斯將采用開放式步法擊球。不是單純的身體正面沖向球網打開就叫開放式,打好開放式擊球最關鍵的一點在于能借助上身轉體的力量來擊球,而不是身體是否完全正面沖向球網。看辛吉斯,右腳站好位后,她在移動當中將左髖關節送出,左手自然在身體前方保持平衡,身體稍向右轉,別看這個送髖的動作,將使自己轉體幅度大大增加。
3 雖然是開放式步法,但由于送髖的動作,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辛吉斯轉體很充分。再看引拍,從拍頭直立到下降,辛吉斯的引拍幅度非常大,這有利于增加揮拍速度。辛吉斯開始擊球前的加速準備,左肩,左髖打開,左腳蹬地帶動身體轉動,拍柄正對來球。
4 這是一個落地后彈跳很高的球,擊打這個球我們稱之為高位正手。這個球擊球點在辛吉斯的胸部以上,而且擊球點非常靠前,拍子往前送的距離也很多。正因此,辛吉斯的身體有些失去平衡地向右邊傾斜。幸好,辛吉斯的頭部位置保持非常好,視線依舊停留在擊球點。
5 看辛吉斯擊球后的站位,身體幾乎是與球場呈45°角站位,由此判斷,她擊出了一個大角度的斜線球。面對高位正手,如果用力不恰當,打直線時很容易將球打出界,而斜線的飛行路線長于直線,并且通過球網時的高度也是最低的,因此擊打高位正手的常規打法是選擇斜線。這是一個很傳統的收拍方式,球拍快速通過擊球區后在左肩上方結束隨揮。
6 7 靈活的辛吉斯已經開始為下一拍擊球做準備。身體轉向球場左方,左腳蹬地讓自己快速向場地內移動,與此同時眼睛緊盯對手的回球,判斷自己的下一拍將如何擊打。
暗藏殺機的單反上旋
攝影/ 魏彤文/ 段少武
和自己的正手比起來,岡薩雷斯的反手顯然遜色一些,他的法寶就是反手依舊具有強烈的上旋,看似軟肋,實際暗藏殺機。
1 岡薩雷斯的眼神非常專注,緊盯來球。左手托在拍頸處幫助右手調整到合適的握拍位置,從這張圖片可以清晰看到,岡薩雷斯的握拍采用了西方式的握拍,好處就在于能拉出穩定的上旋,球可以很低地略過球網然后高高彈起,對手難以直接搶攻。
2 和正手擊球需要更大轉體動作不同,單反選手在打單反時身體轉動不能過大。看岡薩雷斯的右腳大步往斜前方跨出,這一步的作用是抑制身體有更大幅度的轉體。
3 左手肘關節高高架起,幫助拍頭保持立起,這樣的引拍可以獲得更多的上旋力。注意看岡薩雷斯的下顎與右肩,幾乎緊貼。單反時做好內收肩的動作至關重要。這樣可以控制右臂盡量往前送而不是向側方打開,有利于發力。
4 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在左手的托扶下,已經完成了1/4 圈的弧線引拍,拍柄完全暴露出來并指向場內,緊繃的右手小臂肌肉和右腳肌肉提示我們,岡薩雷斯正在蓄勢待發。
5 從圖4 到圖5,可以看到岡薩雷斯的頭部幾乎沒有發生改變,名帥托尼· 羅切在指導費德勒反手時曾說過,保持擊球時頭部位置穩定可以增加20%的擊球力量。看岡薩雷斯的右腿已經蹬直,再看向上帶起的衣擺,說明了力量由下而上傳輸非常有力。
6 從蓄勢待發到將球擊出,岡薩雷斯的轉體基本控制在90°以內,右腳腳尖沖著斜前方而不是正面沖前,左腳后擺保持重心,目的都是為了抑制身體過多轉動。
7 8 9 10 擊球結束,身體自然打開,正面沖向球網。整個擊球過程,岡薩雷斯的身體起伏都不大,更沒有出現彎腰,起身,弓背等失去重心的動作,這樣可以最小限度地消耗力量,并將力量最大限度地傳遞到球上。
左手策劃雙反絕殺
打開搜索引擎,業余選手都在網上詢問,雙反選手到底用那只手發力?答案千奇百怪,但是看完辛吉斯的雙反,相信從今以后,你將用你的左手來策劃每一記雙反的決殺。攝影、文/ 段少武
1 在判斷來球時,辛吉斯已經調整好了握拍,作為擊球支撐腿的左腳雖然已經制動,但腳尖向外,這個角度可以讓身體更大幅度的左轉,從而在擊球時獲得更大的轉體力量。右腳腳尖如剎車片一樣蹭在地上幫助控制身體重心。
2 辛吉斯采取的是平拉拍,身體已經徹底左轉,右肩正對球網,下顎緊貼右肩。雙反擊球時很關鍵的是右腳需要往前跨一步,但由于辛吉斯更多的是采用開放式站位,因此右腳上步并沒有特別明顯。膝蓋彎曲充分,這是擊球力量的重要來源。
3 反過來再看圖2 就能看到,辛吉斯的引拍比擊球點靠下,這樣容易向上刷球,上旋將更加充分。由于擊球點較高、靠前,因此辛吉斯在擊球時身體前壓比較明顯。看辛吉斯右手手腕下垂,說明此時辛吉斯發力的并不是右手。
4 這張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出,辛吉斯在完成這記反手進攻時主要發力的是左手,她的左手姿勢就如一個左撇子選手完成正手擊球一樣自然,反觀她的右手,肘關節彎曲,腕關節內扣,這樣的姿勢基本不能發力,右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握在拍柄末端控制擊球時的穩定。
5 6 拍子順利通過擊球區后在身體右側完成隨揮,為了不至于在下一拍來到前失去重心,我們看到辛吉斯的右小腿肌肉緊繃,盡量在用單腿的力量控制身體平衡。同時左腿已經從大幅后擺的動作中回到準備姿勢,雙膝彎曲也起到了很好的緩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