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栓給我信息說:晚上吃魚。
這讓我立即就開始對鏡梳妝,腦子里想著魚,魚,魚!想吃魚想了很久了,每天都跟大拴抱怨我要吃魚!
我屬貓科動物,上樹吃魚都是我的最愛。小時候爬樹男生所不能匹敵,吃魚,一個人干掉過2斤2兩的驕人紀錄。現在無樹可爬,當然也不能去爬,可魚不能不吃。
從北到南,路程不近,在一個竹門朱紅門臉的魚館停下車,黑匾金字赫然寫著“綠之金府”,再往上看——灶臺魚!當即就兩眼只冒藍光的哇哇大叫:老公,灶臺魚!我是地道的東北人,灶臺魚可是地道的東北做法:一口爐子,一口大鐵鍋,湯湯水水的下一條又肥又大的魚,在配上點白菜、木耳、豆腐下魚鍋,蓋上蓋,那么一燜一燉,魚香四溢醬香撲鼻。自從落戶京城,灶臺魚除了借回鄉探親之便大肆解饞,還真就沒在北京見過。
綠之金府里面跟東北的大部分灶臺魚館的格局類似,柴火灶上架著大鐵鍋,圍上四到六個人的位置,砌得整整齊齊的一溜兒一溜兒,不豪華,充滿了東北特色。這地方勾起鄉情難忘,想這大灶邊兒,爐火正旺時,多少吃魚的快事在心頭。
來得早,只是為了吃這里的豆腐。大栓說,這兒的豆腐自制的,特好吃,晚了就沒了。不要魚,先點上一盤豆腐備著,魚鍋宴可不能沒有豆腐佐餐。

聽服務員叨念了一下十幾種魚,最后,毫不猶豫的選擇嘎魚。嘎魚好吃,肉質鮮美,入口細膩,經燉,而且長時間燉肉也不會老。在逐一要了白菜、木耳、粉絲、蘑菇這些必點的配菜后,就等著活魚下鍋,水花翻滾了。
大栓每次請我吃飯都顯得慎重而隆重,除了特意找吃的地方,還會對其特色做些研究,比如這綠之金府,雜七雜八的小配菜、主食,他都如數家珍。當我還在菜牌上看著涼熱葷素滿臉茫然的時候,他已經吩咐好了服務員,上個夫妻肺片,再來個大花卷,并隆重的要了兩個飲料,甚至還有些忿忿然的說,真不該開車,這灶臺魚要是能喝點,那可真是太幸福了。
只一會功夫就看見鍋里熱氣蒸騰,饞得我恨不得都能把口水掉出來。鍋蓋揭開的一瞬間,水蒸氣里是難以抗拒的香味撲鼻,隨手抓起筷子,狠狠的夾住一大塊肉就往嘴里塞。“這實在是太香了!”我含糊不清的跟大栓說。
“這綠之金府啊,可是以魚鮮著稱,以柴火燉魚為根本,才能有這么地道的灶臺魚。柴火鍋燉出來的魚香味都獨特。”大栓慢條斯理的跟我說。我一邊“嗯啊”的點頭,一邊低頭猛吃。
看他們的做法了吧,下湯,下魚,下配菜,一鍋還送幾個餅子和一碗雞蛋燜子,太東北了!不用吃,光看這正宗的爐灶、正宗的柴火、正宗的燉法,這魚肯定錯不了。大栓總是這樣,一邊讓我吃好一邊又讓我了解全面,俺當然也是現學現賣的向同事賣弄的。
這頓飯,我們倆干掉了2斤多的嘎魚,加上配菜吃了個精光,可大花卷和附送的玉米餅子實在吃不了。其實算算也不貴,總共才一百多。等我摸著滾圓滾圓的肚皮問大栓,你哪兒找到的這么好得地方,太值得表揚加發獎金了!大栓立即就得意洋洋,老婆要吃魚就得找讓她回味無窮的!
何止回味無窮,它還原了幾乎遺忘的灶臺魚印象,灶間柴火舔拭著爐膛,甚至有那么一瞬間,我幾乎忘記了這里竟是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