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患者竟然另有難言之隱
2007年3月6日,一輛飛馳的急救車把一位昏迷中的病人,送到了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院,這名患者的右腿根部包扎了厚厚的一層繃帶,但盡管如此,她的患處依然不斷地有血液滲出,情況緊急,湘雅二院的血管外科的醫生經過初步診斷,確定這名患者患的是動脈血管瘤,隨時可能因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
由于患者的出血情況比較嚴重,所以,值班醫生當即對其進行相關的處置:緊急手術,把血止住。
經過及時地處置,患者的大出血被止住了,暫時不會發生意外情況。但是,醫生卻發現,患者的身上已有多處潰瘍。

這一情況引起了值班醫生的警覺,并及時向血管外科的主任舒暢教授進行了匯報。同時,醫生經過詢問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已經有很多年的吸毒歷史。醫生立刻警惕到這個病人可能帶有多種的傳染病。
為了確認患者是否帶有其他傳染性疾病,醫生立即把這名患者的血液樣本送到了感染科進行化驗,并當即把患者轉入了隔離病房。
患者名叫譚萍(化名),今年剛剛30出頭,可是,她卻已經有將近十年的吸毒史了,剛開始,她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可沒想到幾年下來,這毒癮越來越大,進而她選擇了注射。可是,注射除了增大毒害以外,還可能使吸毒者感染其他各種疾病,比如肝炎、艾滋病等。那譚萍現在身上出現的這些潰瘍會不會真的是某種疾病的征兆呢?
譚萍的血液樣本被送到感染科后,醫務人員當即對其進行了化驗。幾個小時后,化驗的結果出來了,譚萍被確診為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中譯名,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一旦侵入機體,連續存在于感染者體內,并具傳染性損壞人體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本領并發多種疾病,是一種死亡率非常高的病毒性傳染病。因此,被稱為“當代瘟疫”,“世紀殺手”。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艾滋病研究室主任鄭煜煌說,通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定量檢測,發現譚萍的抗體是陽性的,核酸也是陽性的,核酸定量是十的五次方,說明病人不僅有感染,而且有比較大的傳染性。
譚萍身上出現的潰瘍正是發病的征兆。其實,早在兩年前,她就已經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可在這次入院的時候,她卻沒有向任何醫務人員提及自己的病情。
譚萍說,她之所以沒說是怕醫院不收她,因為有很多醫院不敢收像她這樣的病人。
血管外科馬上將這一情況通報給了醫院的相關部門,并立即召開了全院相關科室的醫生會診,會診的目的在于這個病例該怎么處理,是不是在本院做手術。
盡管舒暢教授已經從醫多年,而且成功地做過很多例血管瘤的外科手術,但面對這位突如其來的艾滋病患者,他還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說,因為他是科室的主任,整個手術過程中間,不能讓醫務人員感染。這些醫務人員要被感染,那他這個做主任的也是不可饒恕的。
醫生介紹說,艾滋病主要有3種傳播途徑,一個是性的傳播,第二個是母嬰傳播,第三個是血和體液的傳播。如果醫生要為譚萍做手術,必然會接觸到帶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
血管外科主任舒暢說,盡管可以采取各方面的措施,但醫務人員被感染的幾率還是存在的。手術過程中,除了醫務人員有可能被器械碰傷以外,患者的血管瘤本身也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因為血管瘤隨時都存在爆裂噴血的可能。
噴血挑戰勇士
面對這樣一位患者,醫生們的心中充滿壓力。做與不做,所有人面對著兩難的選擇。然而患者的生命卻已危在旦夕。
盡管湘雅二院已經安排譚萍住進了隔離病房,但醫院里畢竟還沒有人為艾滋病人做過相關的外科手術,這無疑讓醫生面臨了巨大的考驗,但如果不做手術,患者面對的將是死亡。此時,隔離病房中的譚萍也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
醫生們決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進行手術。在制訂手術方案的過程中,醫生們對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醫生被感染的危險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因為面對這樣一個病情危重的患者,他們已經沒有退路。
在譚萍入院以后,多位專家對她的病情進行聯合會診,最后認為患者的病情已經刻不容緩了,必須立即為她進行手術,因此專家們也專門為此制訂了一個詳細而周密的手術方案。
手術前,舒暢來到譚萍的病房,告訴她,醫生會想辦法保住她的生命,也會盡量保住她的腿。2007年3月7日,也就是譚萍入院后的第二天,她被醫務人員推進了手術室,這是全國首例為艾滋病人進行的動脈血管瘤手術。主刀醫生舒暢說,在手術的過程中,如果病人不出現血管爆裂、意外噴血等情況,這個手術應該還是可以順利完成的。
盡管參與這次手術的人員都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但為了應對突發情況,醫院還是組織了另外一組醫生在手術室外待命,如果在手術臺上一旦有醫務人員被感染,第二組醫生將接替他們繼續手術。
參加手術的醫務人員除穿上正常的手術衣以外,再穿上一層不透水的手術衣隔離,然后手套也是戴上雙層的,另外再戴一個大的防護罩,眼睛也都被防護起來了。
下午4點鐘,麻醉科的醫生開始對患者譚萍實施麻醉。然而手術還沒有開始,就在麻醉即將結束的時候,讓所有人都擔心的意外出現了:病人的動脈血管瘤突發大出血,血噴射得有1米多高,地上的血也已經沉積很多了。
血管外科醫生李全明第一個沖上手術臺,雙手按住了患者的出血點。而當時他的安全防護措施還沒來得及做好。隨后,第二個醫生黎明又沖上了手術臺。
由于處理及時,病人突發的大出血并未影響手術的進行。止住了出血之后,舒暢叮囑其他醫務人員:一切小心,包括遞器械,遞手術刀都慢一些,一定要準。隨后手術開始了。
6個小時后,手術結束了,全國首例艾滋病人動脈血管瘤手術宣告成功。
做完一個又來一個
血管外科主任舒暢說,做完這個手術以后,當我們把身上的防護服都脫掉,走出這個手術室,那個心里的感覺用四個字可以形容,叫如釋重負。
當譚萍醒來以后,護士告訴她手術非常成功,她激動的哭著說:感謝醫生和護士,是他們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讓她覺得世上還是好人多。
譚萍還說,毒品真的是萬惡之源,不要去沾,一旦沾上,就會使你變成白粉的奴隸。以前自己想戒,但是沒戒掉,現在好不容易過了這一關,就不想再走回頭路,不想再過這種生不如死的生活了。以后不管面對什么疾病,只要自己不放棄生活,生活就不會放棄自己。
目前,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之下,譚萍的傷口正在一點點地愈合。過不了多久,她就可以出院了。
如今,譚萍正在嘗試著開始自己新的生活。患者的康復,對于醫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快慰的事情。
舒暢主任說,譚萍這個病例也是他在外科生涯之中做的一個特殊的病例。她馬上就出院了,于是寫一幅字送給她: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希望她將來進入社會以后,能夠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過上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譚萍馬上就可以出院了,這真是一件讓所有人都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又有另外一位因毒品注射而導致血管爆裂的患者住進了中南大學湘雅二院,這讓所有醫務人員的心一下子又沉了下來,這,會不會又是一位艾滋病患者呢?
對于醫生的詢問,患者說,自己沒有患肝炎、梅毒和其他傳染病。
盡管這名患者否認自己患有其他傳染性疾病,但是很快,對這名患者的血樣檢查就有了結果。和舒暢預測的一樣,這位患者的HIV抗體也是呈陽性——這又是一位艾滋病的患者。
舒暢說,艾滋病實際已經成為一個群體了,這部分病人也要生活,把他們和這個社會隔離開來,這是不可能做到,也不應該做的,他們也是人,他們因為免疫力缺陷,更加容易得病,更加要給他們進行治療,因此我們有責任給他們以關愛和照顧。
有了前面為艾滋病患者譚萍手術成功的經驗,2007年4月l3日,湘雅二院血管外科再次為第二例艾滋病人進行了動脈瘤手術,手術進行得很成功,手術結束后,這名患者也住進了譚萍所在的隔離病房。
一周之后,譚萍的手術切口已經完全愈合,她可以出院了。
舒暢希望譚萍將來一方面能夠實實在在把自己的路走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她對社會能夠承擔一份責任,同時也希望更多類似的病人不要再自暴自棄,要逐漸融入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摘自央視《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