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又是一場悲劇。今年的休賽期異常的不平靜,好像上帝在故意要考驗大衛·斯特恩的神經一樣。裁判賭球事件一波未平,埃迪·格里芬又被意外的車禍奪去了年僅25歲的生命。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NBA歷史上第一場悲劇了。的確,在NBA這個魚龍混雜之地,可能每天都有球員在進行著不法的行為。NBA球員吸食毒品、賭博和酒后駕車等事件時有發生。而其中車禍、疾病和毒品已經成為了成就悲劇的主要元兇。
在大家的記憶中是否還有那個曾拯救新澤西暗淡球市的救星彼得洛維奇的身影嗎?這位克羅地亞的籃球明星幾經周折才登陸NBA賽場,當時人們對歐洲人的印象還定格在庫克奇那種定點投手的身上。直到彼得洛維奇的出現才令人們對歐洲籃球的印象有所改觀。他帶領積弱已深的新澤西籃網重回季后賽。他給新澤西人帶來希望,可是一次意外的車禍奪去了他的生命。他在回國代表前南斯拉夫比賽時意外遭遇車禍,不幸身亡,聯盟為之震驚。失去核心的籃網隨后一蹶不振。直到基德后來加盟才有所改觀。2000年5月20日,明尼蘇達森林狼后衛馬里克·西利清晨在明尼阿波利斯近郊一宗車禍中喪生。他是在參加加內特的生日宴會后駕車返家途中被突如其來的車撞死。事后證明此次事件純屬意外。而就在西利發生車禍之前,夏洛特黃蜂后衛鮑比·菲爾斯在1月22日練習后駕車離開時也遭遇車禍喪生,而因為菲爾斯的意外死亡。黃蜂隊經歷了賽季最難熬的一段時期。
也許,這些都是不能人為控制的意外所造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使那些受人為因素控制的悲劇盡量的不要發生。可是,現在NBA聯盟并沒有這樣做,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商業化目的。把一些患有疾病的球員帶進NBA,而這也成為了造成悲劇的又一原因,而且已經有很多實例給聯盟敲響了警鐘。
還記得雷杰·劉易斯因心臟病導致的猝死嗎?雷杰·劉易斯在進入聯盟之前早已被查出患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心臟病,但是球隊高層處于商業目的的考慮,推翻了他的診斷報告,由事先買通的醫生作出一切正常的診斷,結果當年劉易斯因心肌肥厚引發心埂猝死。事件被媒體披露后遭到一致譴責,凱爾特人也從此徹底沒落。前鷹隊中鋒科利爾也同樣因心臟病突發,在30歲就告別了人世。
然而可悲的是。劉易斯和科利爾的死并沒有喚醒球隊高層的良知,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患有嚴重疾病卻并不知曉的球員為球隊利益在場上打拼。我們依然看到頂著脆弱心臟的埃迪·庫里在為尼克斯賣命,也同樣看到患有糖尿病的亞當·莫里斯與病痛的抗爭。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球隊管理層因此動搖對他們的使用,也同樣沒有看到聯盟為此作出任何回應。似乎在那些商人和管理層的眼中就只有利益兩字,而沒有生命重于一切的概念。我們不得不說這是屬于那些患有疾病球員的悲哀。也是整個NBA聯盟的悲哀。我們曾說過NBA是視天才為草芥的斗獸場,但現在看來,他們同樣視生命如草芥。
也許,人們已經開始對所謂的娛樂和體育界的種種丑聞見怪不怪了。但那些因不良嗜好和被人們忽視的疾病給體育界帶來的損失每天都在增加,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看到那些經營者們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他們只是花光心思榨取球員身上那所謂的商業價值,而NBA也只是在用不斷的高額罰款來平息球員們的劣性給聯盟帶來的影響。
在斥責NBA聯盟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NBA球員自身的虐根性。的確。在NBA球員身上我們看到上帝對他們的恩賜——異于常人的身體素質,但同時他們那種受美國街頭文化熏陶的痕跡也同樣明顯。他們在進入NBA之前大多是貧民窟的窮小子,常與毒品和暴力聯系在一起。一旦進入NBA,那種一夜暴富往往會讓他們有一種從地獄到天堂的快感。上流社會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很容易讓他們迷失自我。當他們擁有自己的別墅和名車的時候,酒后駕車、超速駕駛等罪名都找上門來。但他們并不在乎,因為他們有錢,有錢可以擺平一切的理念越來越盛行其間。同樣,他們更把吸食毒品作為緩解球場上壓力的最好方法。萊恩·比亞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他沒有在NBA賽場上打過一場比賽,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籃球天才,這個來自馬里蘭大學的天才曾經在比賽中毫不費力地擊敗了喬丹;他的大學教練評價他是伯德和歐文的混合體;伯德在看過他訓練后興奮不已,表示希望將自己的地位傳給他;聯盟教練認為有著三巨頭的凱爾特人又得到他對其他球隊是莫大的不公。然而就在1986年選秀大會上以榜眼的身份加入綠衣正朝的第二天,被人發現猝死家中,尸檢結果是吸毒過量。
生命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在真正失去它的時候才顯得彌足珍貴。然而,許多人也只是在彌留之際才深深的體會到這一切。悲劇無形,但我們卻可以用自己的意識控制和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生命的開始,但我們卻有權利選擇具有意義的生命。
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希望埃迪·格里芬的死可以喚醒沉睡的NBA聯盟,也同樣喚醒世界上所有人對生命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