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股東大會上,Google首次公開將軟件與搜索、廣告并列為三項業務重點,并正式宣布進軍應用軟件市場,試圖在微軟等傳統軟件廠商的地盤兒上攻城略地。
“從Google公司的理念來說,我們并不在意競爭對手在做什么,而是始終專注于如何創新,并且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Google公司CEO埃里克#8226;施密特——這位令比爾#8226;蓋茨感慨“經常讓我失眠”的傳奇人物,為Google和對手的關系加了一個注腳,卻掩蓋不了Goolge每一步棋都力求克敵制勝的企圖。
近日,在宣布將“應用軟件”納入Google未來發展的戰略之后,分析人士指出這是Google對微軟的“直接宣戰”。
觸角伸向軟件
Google的“軟件情結”由來已久。早在去年,Google開始推銷它的“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在線服務,這套應用軟件提供定制版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即時通信、話音呼叫、共享日歷,以及個性化域名、基本網頁工具、出版與托管網站等服務,普通消費者可以免費使用。隨后,Google又推出了自己的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等在線應用軟件。借此,Google打響了與微軟、IBM等傳統軟件企業持久戰的第一槍。
如今,Google又推出了“Google Apps Premier Edition”,正式將應用軟件列為發展重點,表明Google堅定了打拼“軟件即服務”(SaaS)這一新興市場的決心。
最近兩年全球范圍內SaaS獲得飛速發展,像Salesforce.com這樣的新興公司通過Saa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Google當然也希望抓住這個機會獲得新的成長空間。在這一市場中,企業客戶只需購買和使用互聯網上提供的技術服務,而非傳統的運行在自家機器上的軟件。因為服務只要按需購買,這就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SaaS這種模式受到那些沒有為IT部門提供足夠預算的機構——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歡迎。而且,相對于傳統軟件,SaaS仍然有廣泛的市場空間。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 就曾指出,隨著SaaS逐步成為主流,2006年全球SaaS市場收入達到了63億美元,預計到2011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增長到193億美元。
正是因為對SaaS的前景充滿信心,施密特對Google的軟件之路非常樂觀:“我們希望引領一種新的網絡生活方式。” 他說,Google在關注搜索和廣告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基于Web的應用軟件,“人們花在互連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Google可以推出一些切實滿足他們需求的軟件。”
挑戰與自我挑戰
相對于其他在線應用軟件,Google對微軟發起的最大挑戰還是與Office辦公軟件極為相似的字處理和電子表格軟件,而微軟也恰恰是Google推行軟件戰略的最大障礙。
微軟對SaaS市場并非無動于衷。微軟高層曾指出,軟件和在線服務相結合是未來微軟的必經之路。公司CEO史蒂夫#8226;鮑爾默在2007軟件年會上將微軟未來的軟件戰略概括為“軟件+服務”,以區別于Salesforce.com CEO Marc Benioff提出的“軟件即服務”。在鮑爾默看來,“軟件+服務”是一種混合模式,它將桌面軟件、互聯網、數據和服務器端應用軟件融于一爐,統一為用戶提供服務。他認為,借鑒SaaS模式,“Office軟件可以作為服務的前端,讓SaaS與Office等應用廣泛的桌面軟件相結合。”他還透露,為推行這一模式,微軟不排除通過大規模并購而獲得相關的技術。
然而,同Google大舉進軍在線應用軟件的策略相比較,微軟則顯得比較謹慎。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微軟不想將基于Web的應用軟件這塊蛋糕拱手相讓給Google等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又不愿冒丟失既有商業用戶和重要利潤來源的風險。帶著這種矛盾心理,微軟軟件的Web化進程發展緩慢,用以反擊Google的Windows Live也并不搶眼。對于Google來說,選擇這樣一個時機進軍軟件產業似乎正是好時機。
然而,Google的軟件之路不會平坦。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大型的企業級應用中,Office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沒有多少商業用戶熱衷于使用網絡版的Office。畢竟,在涉及使用辦公室通信和協作工具的時候,辦公人員面對著各種安全、隱私和使用習慣問題。況且,在SaaS這個新興市場上充滿變數,沒有既定的模式可以參照,大多數公司仍在“摸著石頭過河”。
Google創始人之一Larry Page也說:“我依然覺得Google才剛剛起步。”從目前來看,年輕的Google在微軟軟件帝國面前還不夠強大,但其創新能力不容置疑。在網絡化趨勢不可阻擋的今天,誰能在軟件市場笑到最后,Google依然是一個“種子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