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問世以來,PC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不斷小型化。去年問世的UMPC繼承了這一傳統,對于未來也有著更大的野心。
顯然,盡管還未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大的反響,但是UMPC(超便攜電腦)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電腦制造商的青睞。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英特爾IDF 2007(信息技術峰會)上,超出10家廠商展示了自己的UMPC,與去年IDF 2006上僅有3家廠商擺出樣機形成鮮明的對比。
各方發力共謀市場
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廣UMPC,英特爾使用了其一貫的手段——成立聯盟。在本次的北京IDF 2007上,英特爾牽頭成立了移動互聯網設備創新聯盟,第一批聯盟成員包括華碩、HTC、COMPAL、明基、Inventec等7家,聯盟的主要目的自然是推廣UMPC。雖然第一批聯盟成員僅有7家,但是在此次IDF上展示UMPC的廠商遠不止這幾家,包括海爾、愛國者等公司也推出了相應的UMPC新品。新的UMPC產品不僅在性能和功能上得到了加強,產品的外觀設計也頗為不凡,譬如海爾展示的UMPC新品便有幾分索尼掌上游戲機PSP的風采。本次IDF的大會主題,也有意無意地點明了這一點:多重動力,攜手創新。在英特爾寄望的“多重動力”里,UMPC理應是洶涌澎湃的一波。
借助全新的迅馳四代平臺,本次IDF 2007峰會上推出了許多高性能的UMPC新品,其中不少產品所蘊含的創新意義,似乎也在有意無意為UMPC指點一條明路。譬如華碩的迅馳四代UMPC就擁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并且首次在UMPC上配置了指紋識別系統,還能外接鍵盤和鼠標,克服了以往UMPC商務和桌面辦公較差的弱點,極大迎合了經常需要出差的移動商務人士的需求。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全球發布第一款UMPC產品的三星并不在第一批聯盟成員名單中。自去年發布其Q1 UMPC以來,三星對該產品傾注了大量心血,在CES 2007、CeBIT 2007等諸多展會上,均將三星Q1 UMPC置于展臺上最顯眼的位置。苦心經營一年有余,三星Q1 UMPC取得了10萬臺的銷售業績,三星也一舉確立了在UMPC市場領域的領先地位。然而,與2006年傳統PC市場2.4億臺的規模相比,UMPC市場還是太小了。三星對此似乎不以為意,最近又推出了四款Q1的后續產品。其中,Q1 Ultra-V預裝了Windows Vista家庭版,售價為1199美元。更為重要的是,與去年的Q1 UMPC相比,新產品的電池續航時間由1.5~3個小時延長到4個小時以上。
其實,在對UMPC的推進過程中,英特爾的對手們也發揮著作用:盡管市場上一直很難見到配備AMD處理器的UMPC產品,但是其產品線中卻不乏能夠支持UMPC的處理器。這就讓英特爾時刻有一種“芒刺在身”的感覺,不斷加快部署步伐,以期達到“跑馬圈地”的目
的。而威盛則不斷為一些UMPC產品提供處理器,在該領域內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硬件軟件兩手出擊
在這次峰會上,英特爾確認了定位于UMPC之下的移動互聯網設備(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平臺。這一開發代號為McCaslin的產品,現在被稱作英特爾超移動平臺2007(Intel Ultra Mobile platform 2007),它將被應用于UMPC和MID平臺。其中,MID很有可能采用600MHz的A100處理器,而UMPC則會采用800MHz的A110處理器。A110和A110處理器基于90納米制程,擁有512KB二級緩存和400MHz前端總線,熱量設計功率(TDP)僅為3瓦。新的MID/UMPC平臺將采用945GU Express芯片組,搭配ICH7U南橋,芯片組內置了GMA950圖形核心(最大分辨率1024×768,外接設備最大分辨率1280×1024),提供1條PCI Express接口,最高支持1GB DDR2內存。
英特爾和微軟,一直是UMPC最積極的推動者。雖然英特爾始終沒有為UMPC設計生產專用的處理器,但是它一直不遺余力地在各種場合為UMPC造勢,并且其現有的多款超低電壓版處理器也確實能夠滿足UMPC的基本要求(這些處理器如果能在功耗上進一步降低當然會更完美);微軟也沒有為UMPC度身打造專門的操作系統,不過由于多數UMPC使用了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操作系統,因此能夠在Windows XP系統下執行的程序都能運行在上面。
2008年,英特爾將推出基于45納米制造工藝的芯片Silverthorne,該產品僅有一枚硬幣大小,卻具有耗電很低、性能強大的特點,一些業內人士均認為它將在UMPC中大展身手。英特爾也在本次峰會上確認,Silverthorne將用于UMPC 2008平臺。微軟雖然沒有明確公布其未來移動操作系統的發展目標,卻在一份聲明中稱:“微軟相信UMPC的前途,它在Windows生態中占有重要地位。微軟將繼續與包括英特爾在內的硬件合作伙伴合作,讓人們便捷地上網、分享娛樂以及組織文件。”
對于UMPC來說,僅有操作系統的支持顯然是不夠的。在應用軟件方面,英特爾也希望有更多的廠商加入進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UMPC似乎引起了應用軟件廠商的關注,一些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軟件已經開發出了UMPC專用版本。以網絡電話軟件Skype為例,日前TOM在線就宣布,其Skype中國團隊已經為英特爾的UMPC平臺專門開發出一個經過優化的TOM-Skype定制版本,而英特爾也將全力推動該定制版在UMPC平臺上的大面積預裝。
開源系統嶄露頭角
同樣是在IDF 2007上,我們意外地發現了幾款安裝了中科紅旗Linux操作系統的UMPC產品,這些產品大都搭載了4.5到6英寸的屏幕,分辨率從800×480到1024×600不等。在此之前,基本上所有的UMPC都采用的是微軟Windows系統——或是初生牛犢的Windows Vista,或是老當益壯的Windows XP,或是大器晚成的Windows Mobile。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采用開源操作系統可以有效地降低UMPC的綜合成本。不過他們同時也認為,UMPC安裝使用Linux的前景并不明朗,一如PC安裝Linux系統一樣,仍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或許就是這個緣故,盡管中科紅旗在IDF2007上展示了UMPC產品,但是在面對該種產品何時上市這一問題時,相關人士均是三緘其口。
可能是出于安慰微軟的目的,英特爾官方將安裝了Linux的UMPC稱作MID,但是在產品形態上這兩種產品并沒有明顯的不同。MID的硬件規格,也完全可以滿足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的要求,并非只能運行Linux。英特爾方面表示,UMPC面向的是專業移動和商業用戶,而MID則是面對普通消費者和業余專業者。英特爾的說法稍嫌牽強,但是它的表態無疑是開源社區的一個好消息。
從目前的產品形態上來看,UMPC不能當作手機來使用,但是在手機巨頭諾基亞的努力下,這一隔閡似乎也正在被打破。前不久,諾基亞正式發布了N800手機。這是一款使用了Linux系統的移動設備,它也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一款經濟版的UMPC,價格遠遠低于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UMPC產品,售價僅為369美元。雖然諾基亞N800由于沒有配置硬盤遭到了一些傳統用戶的質疑,但是它能通過SD卡插槽最高可擴充至4GB的存儲空間。專家認為,使用閃存作為“硬盤”已經成為PC產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因此N800的做法無可厚非,也許這將會是UMPC在未來發展中的必經之路。
編輯點評
盡管UMPC在市場上尚未出現“井噴”的跡象,但是眾多廠商的跟進已經顯示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苗頭。作為一種新型移動計算設備,這只是UMPC邁出的一小步。在包括應用、性價比等在內的諸多方面,UMPC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