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葛洛龐帝首推“100美元電腦”時,IT廠商普遍對其存有質疑,而現在低價電腦卻成了他們尋找“下一個10億PC市場”的一個突破口。
在剛剛結束的Computex2007展會上,英特爾和華碩宣布將合作開發名為“Eee PC”的低價筆記本電腦,并將于今年8月投放市場,而采用威盛芯片的低價電腦CE260也成為展會的一個亮點。而在此前,麻省理工學院(MIT)確認,為“每個孩子一臺電腦”(OLPC,One Laptop Per Child)項目打造的低價電腦將于今年9月投入批量生產。由此似乎可以預見,低價電腦商品化的時代即將來臨。那么,誰會為低價電腦買單呢?
質疑者變成推行者
2005年1月,當尼葛洛龐帝首推“100美元電腦”時,質疑聲從四面八方傳來,首當其沖的是IT廠商們。英特爾前CEO貝瑞特曾斥之為“100美元的玩意兒”,“用戶需要的是全功能設備,而不是依賴于服務器才能獲得的功能,以及需要依賴手搖發電的設備”。比爾#8226;蓋茨也指出:“用戶需要一臺像樣的電腦,而不是瞇著眼睛才能讀得到屏幕上的文字,而且不用一邊打字還要一邊手搖發電。”
尼葛洛龐帝是低價電腦的積極倡導者。但時至今日,眾IT廠商追捧的“低價電腦”已基本背離了其最初的“公益精神”。
而今,英特爾執行副總裁Sean Maloney卻說:“低價電腦市場潛力無窮,不只是要賣到新興國家、還可以成為發達國家消費者的第二臺計算機。”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IT領軍廠商態度的轉變?
據IDC統計,在發達國家,電腦的普及率已經達到60%以上,全球PC市場的增長率已降至10%以下。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相對落后但快速發展、PC普及率較低的亞太、中南美等國家和地區成為PC廠商新的關注點。預計到2010年,除歐洲、美國、日本之外的PC市場占全球PC市場的比重將提升至45%,新興市場的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成為PC產業新的增長點。
低價電腦廣闊的市場前景讓IT廠商不再沉默,盡管它們推行低價電腦的初衷可能和尼葛洛龐帝不同——OLPC有濃重的公益色彩、試圖消減“數字鴻溝”,而IT廠商則希望為已經接近飽和的個人電腦市場再創商機,但是,兩者“追求低價”的目標卻是一致的。
隨著低端市場重要性的提升,硬件廠商由低價電腦的質疑者逐漸轉變為支持者。除了MIT的OLPC項目以外,英特爾的Classmate PC、微軟FlexGo計劃、AMD 50X15、威盛PC-1等計劃,都是基于低價電腦的理念。
在理念轉變的同時,低價電腦的營銷策略也由政府向市場傾斜。華碩全球營銷總監韓德行在Computex上就表示,英特爾以前類似的產品面向政府,而華碩的新產品將通過傳統渠道直接面向消費者。
同一概念 不同玩法
低價電腦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芯片廠商的態度。盡管兩大芯片龍頭英特爾和AMD以及后起之秀威盛都表明將挺進低價電腦市場,但是興致高低有別。
英特爾的規劃是搶占“下一個10億PC用戶市場”;AMD卻認為低價電腦利潤過低,不會有太多電腦廠商愿意投入;而有芯片市場“攪局者”之稱的威盛則顯得有些謹慎。
“低價電腦還有很大挑戰: 它在某些國家會賺錢、有些地方則會賠錢,如果這樣,硬件廠商怎么能確保最終一定會獲利呢?”AMD全球業務營銷執行副總裁Henri Richard指出。他表示,AMD一定會和其他廠商合作推出低價電腦,“但那絕對不是AMD的重點”。
至于推出C7-M低耗電處理器和英特爾在MID市場較勁的威盛,則一直未明確表示進軍低價電腦的決心,仍然在觀望低價電腦對其芯片戰略到底有多大的影響。“低價計算機的確是一個趨勢。”威盛總經理陳文琦表示,但是,相對于低價電腦,UMD(Ultra-mobile Device,超級移動終端)的性價比對用戶更有吸引力。威盛C7-M系列芯片整合了南北橋芯片組,具有低功耗、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等特點,使其相關產品在入門級市場仍然具有優勢。
相比較來說,英特爾在低價電腦方面的步子邁得更大一點。在本次Computex上展會上,它和華碩共同推出了名為“Eee PC”的全功能低價筆記本電腦,并詳細披露了兩公司合作開發低價筆記本的計劃。
從去年起,英特爾開始推行Classmate PC計劃,專門為孩子設計筆記本電腦。第一批用上這種實驗機型的是尼日利亞和巴西的孩子們。目前,英特爾正在南美、非洲和亞洲逐步推廣一項名為“世界齊步走”的計劃,這一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讓這些國家的學生每人有一臺筆記本電腦。
英特爾已經開始在教育領域小規模地推行自己的Classmate PC,實驗階段采用政府捐贈方式,應用范圍涵蓋了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到今年年底前,這一范圍將擴大到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屆時將有1230套Classmate PC進入這些亞洲國家的課堂。
Classmate PC目前的價格大約是285美元,英特爾表示,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價格有望降到200美元左右,接近OLPC機型投產時175美元,但在未來三五年內,價格不會降到100美元以下。
Sean Maloney說,英特爾的低價筆記本電腦和OLPC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鎖定的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這一新興市場,還包括了發達國家的兒童。英特爾還會積極地和軟件廠商合作,讓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使用筆記本電腦和教學軟件授課。
誰為低價電腦買單
無論是政府推行,還是超市促銷,低價電腦的推廣之路并不平坦。Sean Maloney在接受IDG新聞專訪時就表示,發展中國家能否接納Classmate PC或者OLPC“確實是個巨大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芯片廠商采取標準化和本地化的策略。
Sean Maloney說:“標準化可以使維修、物流、供應鏈變得簡單易行,這不僅僅關系到設備本身,而且還涵蓋了機器上運行的教育軟件、教師的課堂角色,以及在當地維持系統正常運行的人員等等。”
英特爾和尼日利亞制造商合作生產Zinox就是一個例子,而威盛也選擇非洲、印度的大學及當地廠商進行合作,共同開發低價電腦。
但是,即便單機價格降到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對于欠發達國來說,低價電腦仍然是奢侈品。“價格有多低并不是問題的關鍵,當你將單價乘以學生人數的話,沒有哪個政府能為低價電腦買單。” 英特爾“世界齊步走計劃”亞洲總經理Leighton Phillips舉例說,印尼有4000萬學生,“即便每臺10美元,他們仍然買不起”。
同時,分析人士對規模化生產也提出了質疑。“像大量制造餅干一樣的做法,成本可以壓得更低,但未必符合實際情況。”IDC分析師Richard Shim說。
Sean Maloney也承認,“無論是我們還是MIT,或者華碩和惠普,不是一個家公司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也沒有一個單一方案可以滿足所有的需求。人們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即便拿一個國家來說,比如印度,政府在這一問題上也難以達成一致性意見。”況且,一些政府已經明確表示,不會為用于教育的低價電腦買單。
那么低價電腦會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么?在產品同質化、競爭白熱化的PC市場,除了價格,低價電腦并沒有太多的亮點足以讓消費者掏腰包。“一分錢一分貨”的消費心理很容易讓人將“低價”和“低質”聯系起來,進軍低價電腦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品牌資本本身。如何達到功能和價格的平衡而不陷入“雞肋”的境地?目前,似乎并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