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EM市場逐漸收復失地之后,英特爾開始盯緊原本有些忽略的渠道市場,而更強有力的本土話語權將為其“撐腰”。
“自公司創立以來,英特爾這是首次在一個國家采用獨立的品牌包裝。”英特爾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旭近日不無驕傲地表示。
6月11日,英特爾公司宣布: 自6月20日起,在中國銷售的全線盒裝臺式機處理器產品都將采用中文品牌包裝。
而與此同時,有消息稱,英特爾將在組裝市場上對盒裝臺式機處理器采取中國單獨統一定價的策略。
有分析人士就此認為,在穩固了與OEM合作伙伴的關系并逐漸收復失地之后,英特爾開始盯緊原本多少有些忽略的渠道市場。
盯緊渠道市場
“就中國國內市場來說,現在一、二級城市的處理器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而四、五級城市市場還需培育。”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而英特爾公關經理汪洪華也認同了這種說法,“逐步全線產品換中文包裝,有利于渠道下沉”。
的確,在比較成熟的一、二級市場,渠道上銷售的處理器產品是否“穿唐裝”,可能對消費者的購買影響不大;但在相對比較偏遠的中小城市,把盒裝臺式機處理器的包裝換為中文,可以比較容易地拉近與普通消費者的距離,這對開拓市場有利。
據了解,此次英特爾處理器“換裝行動”之所以率先由新奔騰雙核系列處理器開始,其中的一個原因在于,處于相應價格區間的處理器產品受到了組裝機用戶最熱烈的追捧,英特爾此舉顯然有利于發展對處理器性價比、能效比比較敏感的組裝機用戶。
而對于開拓渠道市場比較敏感的處理器價格問題,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組裝機市場上的處理器產品實際上早已根據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單獨定價,英特爾即使正式宣布對中國市場單獨統一定價,也只是明確地表示自己對渠道市場的重視而已,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英特爾的渠道產品銷售策略。
此外,作為渠道市場主要組成部分,現在的DIY市場和原來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有的人更是把現在的臺式機DIY市場比作改裝車市場。以前,消費者自己組裝臺式機是為了省錢,而現在是為了“酷”,許多發燒友和專業人士對臺式機的配置很高,對處理器的需求也從低端走向高端,這對芯片廠商的影響比以前明顯增強。英特爾此次臺式機換中文包裝,顯然也是察覺到了這一趨勢。
據了解,今年暑期促銷開始后,英特爾將在國內加大針對中文品牌包裝處理器的推廣力度,活動將在針對組裝機用戶的電子產品賣場廣泛開展,并將涉及廣告、店面陳列獎勵、消費者抽獎等一系列活動。英特爾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婦孺皆知”,直接拉動銷量的提升。
打擊競爭對手
競爭對手AMD給英特爾帶來的市場壓力,也是其臺式機換中文包裝背后的一大推力。
“英特爾臺式機處理器換中文包裝以及可能的中國單獨定價,是為了應對競爭對手在渠道市場的‘兇猛’發展態勢而做出的競爭策略。”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AMD在臺式機渠道市場勢頭還很猛,英特爾不得不盯緊了。”
據市場調查機構Mercury Research今年年初的數據顯示,2006年第四季度,雖然在服務器市場領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繼續攀升,但AMD在臺式機領域的市場份額從24.1%增加到29.1%; 在渠道市場,AMD也已經占據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場份額。
在今年年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楊旭解釋了造成英特爾在臺式機市場上份額下滑的原因,“我們當時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的核心是在服務器,另一個更大的市場是在筆記本電腦領域,所以英特爾將戰略優先放在了這兩個領域”。但臺式機目前仍然還占據三分之二的PC市場,AMD在相應市場上的發力勢必給英特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我們不但要把臺式機的市場奪回來,而且還要把距離加大。”楊旭當時表示,2007年英特爾一定要收復失去的市場份額。楊旭稱,英特爾要以很快的速度把平臺過渡到酷睿2雙核處理器上去,要進行全線覆蓋,而且要讓老百姓買得起。這樣看來,臺式機處理器即將中國單獨定價的傳言似乎并不是空穴來風。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除了給國內外主要的OEM廠商提供極具競爭優勢的處理器產品和一系列技術及市場支持,英特爾對臺式機組裝市場也越來越重視,所以,無論是英特爾產品換中文包裝還是單獨定價都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
加強本土話語權
“對英特爾來說,中國毫無疑問是個相當重要的市場。”英特爾公關經理汪洪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對于已把“更快速、更靈活、更高效”當作公司“金科玉律”的英特爾來說,盒裝臺式機處理器產品更換中文包裝,其實是其加強本土化市場策略的重要一步。
據市場調查機構Forrester Research近日發布的報告估計,經過27年的發展,到2008年底,全球PC機數量將突破10億臺,而達到下一個10億臺卻只需要5年的時間,中國更將成為其中發展最快的市場,漲幅將達到27%。
英特爾公司顯然是早已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意義。在今年年初,英特爾中國公司宣布從亞太區脫離出來,升級為英特爾全球獨立的銷售和市場區域; 3月份,英特爾更是將全球業內矚目的300毫米芯片制造工廠選址在國內的遼寧省大連市,投資金額高達25億美元。芯片巨頭的“中國戰役”的重要性,顯然不言自明。
有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英特爾給臺式機處理器“穿唐裝”,便是其關注“下一個10億市場”的戰略的一部分,是在向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示好。
而楊旭也坦承,此次英特爾盒裝臺式機處理器產品全面更換中文品牌包裝,一方面更加凸顯了中國市場在英特爾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意味著英特爾本土化進程的再度提速。
在今年年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楊旭曾表示,中國區獨立以后,無論在品牌推廣還是產品降價等策略上,都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雖然英特爾目前還未明確承認,會對在中國渠道市場銷售的盒裝臺式機處理其實行單獨定價的策略,但換中文包裝這個在全球所有分公司的“首創”,似乎可以看作其在全球所有大區地位提高的最直接的一次表現。
“英特爾現在沒有明確表示單獨定價,但肯定也是遲早的事。”一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