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功課
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企業建立Web 2.0所面對的用戶是誰——雇員、消費者或廣告商?然后可以找一些與自己有相同顧客群和目標的企業。
要想找到那些與自己相似的公司,可能要做一些調查,但這是值得的。因為,針對外部用戶的Web 2.0工具所面臨的障礙,和針對內部用戶的Web 2.0工具有所不同,你必須找到合適的工具。
另外,你還可以在那些有案例分析的Web 2.0會議上,以及相關書籍里面找到可借鑒的企業案例。
從小項目開始試水Web 2.0
無論是準備大規模引進,還是只想小試牛刀,從小型項目開始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實施Web 2.0的做法剛好相反,他們往往貪大圖全。
企業的應該學得聰明點。如果你還不能搞定維基,就先試試企業博客。
戴爾最初就是利用企業內部博客進行試驗,才為IdeaStorm鋪平了道路。去年,戴爾實施了企業博客——Direct to Dell。 通過這個博客,戴爾認識到了透明性的價值,然后在諸多方面做出了改進,比如如何在這樣一個公眾的場合應對批評者、支持者和競爭對手。這些經歷為戴爾實施IdeaStorm做了最好準備。
設定明確的目標選擇相應的工具
一個與汽車相關的web2.0網站可以為你提供借鑒。CarSpace.com的創建初衷,就是讓用戶有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討論和汽車有關的所有話題。他們可以登錄CarSpace網站,說說自己剛剛試駕了某某車,感覺如何;還可以談論如何安裝某個部件,甚至寫一個安裝指南。這個論壇始終遵循其核心理念,然后選擇合適技術提供支持。
有很多人為了趕時髦而用上所有的Web 2.0工具,但是一些經驗豐富的人認為,應該在選擇工具之前先考慮戰略,而且,你能如何處理來自Web 2.0的信息也很重要。在這一方面,戴爾使用的將信息反饋給IdeaStorm用戶的工具是網站上“Ideas in Action”選項,里面詳細地記錄了正在被實施的建議,以及實施方式。
樂于接受批評
Web 2.0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集體的智慧,同時還可以接近顧客。但是,有時這樣與客戶近距離接觸是痛苦的。因為很多人會不懷好意地惹惱你,但你不能過濾掉太多的建議,即使是看起來像惡意攻擊的也不行,因為你可能會錯過好的建議。
要記住,不管你愿不愿意聽,他們都會說的。你唯一能選擇的是你是否愿意參與其中。通過傾聽和參與,對話才有價值,參與得越多,就越有價值。即使你聽到的令你傷心。如今大多數公司設定的界限范圍太狹窄了,還不能觸及有價值的領域。
設定合理的界限
Web 2.0的支持者不斷地強調言論自由的重要性,所有人都贊賞Web 2.0的開放性,但這并不是說你不能設定參數,只是說,你在設定這些參數時要小心謹慎,不要限制性太強,否則就有可能扼殺創造性。
一個普遍的規則是,不能違法,不能泄露機密。實際上,通過制定一些政策和規范,大多數風險都能自我化解。但是要注意的是,一開始時,不要制定太多的條條框框,也不要試圖干預所有風險。
另外,你千萬不可以忽略安全性。有人可能會夸大Web 2.0的危險性,他們會說,我們不能使用Web 2.0,因為它太嚇人、風險太大了。你不能把Web 2.0想成洪水猛獸,但是也不能對其安全性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