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倪洪章)日前有專家指出,數字電視地面傳輸國家標準因為設備準備不足,恐怕難以在今年8月1日如期執行。
去年8月18日,國家標準委員會頒布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簡稱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標準,并宣布將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實施。然而,在近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傳媒科技高峰論壇上傳來的消息,似乎顯示這個標準的執行時間有可能推遲。
國家廣電總局廣科院副院長鄒峰指出,“由于國標是清華大學的DMB-T和上海交大的ADTB-T的融合標準,而兩種標準又分別采用了單載波和多載波技術,所以在實施過程中的難度很大。”
有知情人對記者表示,被推遲的可能原因是“目前還沒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設備”,即目前還沒有融合清華大學、交大和廣播研究院三家方案的芯片,也沒有相關設備可測試。
該人士表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芯片。按照國標委公布的標準,新的國家標準融合清華、上海交大兩個方案,“以前兩個標準無論是芯片還是設備都齊全,但是,有了融合兩個方案的新國家標準后,還很少有公司來得及做新國標所需要的融合設備。”
相關人士分析說,融合的國家標準是利益斗爭的產物。在各方利益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最后采用融合各家技術,才使這場長達數年的沖突畫上句號。然而標準只是一種協議制定,真正實施必然需要相應的芯片和設備進行支撐,而芯片是國標推廣的重中之重。如果芯片無法量產,或者成本太高,都將影響整個產業鏈企業的積極介入。如果這一國標的芯片無法面向市場推廣,那么國標執行日期被推遲或者發生別的變數,都在情理之中。
新聞點評:將不同的技術進行融合,從技術角度上來講并不可取,但是在現實當中卻屢屢存在。但是,標準是否成功的標志,不是其能否成為國標這么簡單,最重要的是能否經得住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