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觸摸屏是一種與電腦進行交互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雖然該技術問世已近40載,但最近幾年才是它真正的“青春期”。
自從蘋果公司發布iPhone手機,全球便陷入瘋狂的追逐當中。而隨著iPhone發售時間的日益臨近,它所使用的觸摸屏(Touch Panel)也愈發引人關注。
蘋果效應
雖然iPhone目前尚未上市,但是全球已經有至少100萬消費者表達了購買意向,蘋果公司更是雄心勃勃地表示,iPhone的銷售數量將在2008年達到1000萬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蘋果的金字招牌,也惠及了它的合作伙伴。
由于Broadcom公司的觸摸屏控制器芯片被用在了iPhone手機上,不久前瑞銀證券的分析師Alex Gauna把博通公司股票的投資評級從“中性”調高到“買進”。Alex Gauna還認為,觸摸屏技術可能具有遠遠超出iPhone手機應用的市場機會。僅就蘋果而言,觸摸屏還有可能被用于其當家的iPod、筆記本電腦,以及蘋果即將推出的iTV等其他產品。
面對如此大的商機,誰能斬獲蘋果的iPhone的生產代工訂單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由于我國臺灣省的代工大廠鴻海被業內廣泛看好,因此其股票已被看作是iPhone“概念股”,目前的股價也是節節攀升。
眾多業內人士均認為,雖然此前市場上已經不乏觸摸屏手機,但是蘋果在iPhone上展現的新技術,將會讓使用者的感受為之耳目一新。同時,也會在手機業以及更多行業引起一股仿效跟風的浪潮,從而令觸摸屏面板的商機一觸即發。
觸摸屏技術帶來的“金山”,蘋果公司當然不想旁落。5月中旬,蘋果公司正式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遞交了專利申請。申請文檔顯示,蘋果的觸摸屏是一個隨著操作者手指移動的光標。一旦光標超過了控制因素,使用者可以應用壓力激活相關的功能,這一結果可以使消費者用一個手指對裝置進行操作。在裝置背部進行控制時,裝置的前面將用來顯示視頻、圖像或短信。裝置背部的控制包括了標準鍵盤、滑蓋和控制輪。該專利申請還間接證實了Alex Gauna在此之前的預測:蘋果在申請文檔中表示,不僅可以在手機上使用這種觸摸屏,其他一些設備的背部也可以使用,其中包括手持計算機系統、寫字板計算機系統、PDA、便攜式視頻或音頻錄音重放系統等。
不過對于TFT LCD廠商而言,觸摸屏似乎仍是一個利好消息。雖然目前由于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以及液晶電視市場的火爆,TFT LCD廠商們仍在享受著快速增長的“蜜月期”,但他們也不能不考慮2008、2009年后液晶面板市場增長趨緩的問題,因此很多廠商也借iPhone的東風,開始將目光放在觸摸屏液晶面板上,紛紛進行效益評估以及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不過一些胃口奇大的TFT LCD廠商仍是認為,目前的觸摸屏液晶面板的市場大餅仍不夠大,而且尺寸的桎梏也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溯本求源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軍方首次將觸摸屏技術應用于軍事用途。此后,該項技術逐漸走向民用,一些世界頂尖研究機構的介入,使得新型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其堅固耐用、反應速度快、節省空間、易于交流的優點也日益得到大眾的認同。
由于極大地方便了人們對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因此自民用開始,觸摸屏技術就被業界認為是一種極富發展潛力的交互式輸入技術。
如同PC從286、386發展到奔騰、酷睿一樣,觸摸屏的發展也經歷了從低端到高檔的漫長歷程。
目前,觸摸屏技術已經應用在很多領域,其中不僅包括面向行業領域的電子政務、銀行、醫院、電力等部門的業務查詢,也包括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電子游戲機、通信設備、信息家電、掌上電腦等產品的應用。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觸摸屏一般被分為四個大類,分別是電阻式觸摸屏、電容式觸摸屏、紅外線式觸摸屏和表面聲波觸摸屏。
從系統組成上來看,觸摸屏系統一般包括兩個組成部分:觸摸檢測裝置和觸摸屏控制器。通常來說,觸摸檢測裝置安裝在顯示器屏幕的前面,用于檢測用戶觸摸位置,接收后送觸摸屏控制器;觸摸屏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從觸摸點檢測裝置上接收觸摸信息,并將它轉換成觸點坐標,然后發送給CPU,接著接收CPU發來的命令并加以執行。
在我國,雖然觸摸屏技術的應用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是它在包括鍵盤、鼠標、手寫板、語音等在內的眾多方式中,已經成為普通百姓最為接受的計算機輸入方式。通過觸摸屏技術,用戶只要用手指輕輕地觸碰計算機顯示屏上的圖符或文字就能實現對主機進行各種操作,從而使人機交互更為直截了當,用戶體驗也更加豐富。尤其是對那些缺乏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的中老年人來說,觸摸屏可以讓他們擺脫對于各種自助設備的恐懼心理,直觀、方便地進行
查詢等操作。
歷久彌新
在銀行ATM機器、數字信息亭等自助設備上的應用,只是觸摸屏技術的“冰山一角”。最新的“多重觸控(MultiTouch)”技術,才是觸摸屏現今和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傳統的觸摸屏只能用單個指頭進行操作,而多重觸控技術允許多個手指同時操作,甚至可以讓多個用戶同時操作。這種操作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單指點擊概念,多個手指同時操作,意味著允許處理更加復雜的任務,譬如用不同的手指同時進行旋轉和放大圖片的操作。
其實,多重觸控技術也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其最早期的原始構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984年。盡管這項技術現在看起來潛力無限,但是它也是近期才被人們關注,被關注的原因還是同一個關鍵詞:蘋果iPhone。沒錯,之所以喬布斯能夠在Macworld 2007大會上,令與會者令人眼花繚亂地演示iPhone的強大功能,就是因為iPhone采用了多重觸控技術。
據悉,微軟公司也有一個團隊在試驗名為Play-Anywhere的多重觸控技術,該技術使用了數碼相機和前投影顯示器,可以方便地進行人機交互。
日前,一家名為Immersion的公司發布了專為小型觸摸屏準備的力反饋技術。該技術將為導航設備、媒體播放器等掌上設備的觸摸屏添加震動功能,給手指以力反饋,讓人感覺到好像正在按下一個真實的按鍵,而不是光滑的屏幕。該公司認為,這一技術能夠給觸摸屏設備的應用帶來一片新天地,讓普通觸摸屏生澀的手感大有改觀。
不過,觸摸屏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仍是如何提高靈敏度和耐用性,以便能夠將之更多地應用在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蘋果的iPhone可能會成為星星之火,但是要形成燎原之勢,恐怕以蘋果一己之力還難以擔當。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們需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公共信息。以觸摸屏為交互窗口的公共信息傳輸系統,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采用文字、圖像、音樂等形式,生動地傳播各種信息,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方便。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觸摸屏技術的迅速發展,觸摸屏的應用領域也會越來越寬。
編輯點評
觸摸屏的發展,正在呈現出專業化、多媒體化、立體化和大屏幕化等特點,有人詼諧地將之稱為“四化”。也許,目前距離實現所謂的觸摸屏“四化”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觸摸屏融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已成必然,這也就難怪《福布斯》雜志在評選“2007年十大熱門技術”時,將觸摸屏排名第一了。(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