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添很容易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這位國泰航空中國區的總經理一點也沒有“老板派”,反而謙遜有禮得像是一位推銷員,并且有著一口不招人厭的港味普通話。迄今為止,他一直服務于香港太古集團和旗下的國泰航空,28年里在不同國家,不同部門做過八九個職位。
對今年8月才上任的楊來說,他要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優秀大使”——他需要管理國泰及去年收購的港龍航空在內地的19個航班城市以及850名員工;他希望游說更多的內地客人選乘國泰航班飛往全世界;他還要維護和發展國泰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盟友關系,藉此盟約,國泰已有力地擴展了中國大陸到香港的航線版圖。并且差一點實現共同入股東方航空的計劃。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學到的商業第一課是什么?

我大學畢業以后加入太古集團的一個船務公司,當時的經歷應該算“反面教材”。我的上司思想保守,自身沒有學歷又是從公司底層做上來,所以擔心新人搶了他的位置,因此很多公司決策和變化都不和我講,所以我做得很不開心。但是我現在做經理,我會清楚意識到,不和我的同事分享信息就無法建立起團隊,他們也無法了解努力的方向。
你得到的最好的商業忠告是什么?
太古集團講究集體主義,沒有什么英雄式的人物提供非凡的指點。但是太古有一個特點就是注重通才,當選擇管理人才時,不會刻意限制專業或者要求讀過MBA。我進國泰第一份職位是在廣告部,我的老板是考古學博士,每年休假他就去中美洲敲石頭。不會開飛機并不意味著你不可以進航空公司,職業經理人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如果處理不好,飛行執照、會計師資格證都沒有絕對的幫助。所以多數時候你要相信常識:對得起員工,對得起客戶,有服務每個產品的意識。
你希望每一位新加入公司的員工首先了解的事是什么?
他應該知道他進來是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還應該明白怎么做。我就好像碼頭,同事好像是船,到我這里有載客或者載貨等各種任務,我就是盡力給他資源。我可以分享我的經驗,鼓勵他做到最好,但不會去教他應該怎么走,每個人的背景、要求、價值觀不同,他要摸索出最適合他的方法。
航空業是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的高風險行業。你所經歷的最困難時期是什么時候?
最困難就是在2003年SARS時期。整個公司差不多垮了,我們希望在不裁員的情況下繼續運營,所以提出希望每個員工休無薪假期。當時我負責整個國泰航空的假期安排,有些同事因為所在城市是SARS疫情嚴重的地方而無法回來,我們除了無薪假期,還是會給他們最基本的薪酬。當時公司周轉很困難,但我們還是希望把所有的員工留住。
在長途飛行中你做什么?
睡覺。我一般不在飛機上吃東西,除非想看看競爭對手的餐飲做得如何,這是職業病了。
在工作之外。你會把時間投入到什么樣的學習上?
我喜歡看書,但不是商業書籍,文史哲方面的書多些。我喜歡的一本書是《追求快樂》(pursue happiness),它提倡那種內心真正沒有繁擾的快樂,就像那首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茶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就是人生好時節。
如果生活中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改變,會是什么?
我希望能讓我的同事都在他們崗位上做得更好。因為改變我一個人,在100多個人的團隊里面是沒用的。他們每個人都做得好一點,我的工作也會變得輕松些,帶給我的問題會少些,也給他們多一些空間去發展。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沒用的經理一每一次有好員工離開我都會盡力挽留,但通常為時已晚。我就想如果能夠更早發現,讓每個員工都能在團隊里獲得更多發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