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保健顯得格外的重要,而一日三餐,便是保健的基礎。
人到中年,生理功能雖相對穩定,但已過了其巔峰期;同時,中年是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一個時期。如何保證中年人的健康,是我們談論得越來越多的一個話題。我們講“民以食為天”,人到中年,更應該注意合理安排“三餐”,合理調整膳食的營養搭配,這是中年人擁有健康體魄的關鍵。
1.中年人的生理改變
人體生理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中年人如果忽略這些變化,不注意日常膳食營養及保健,則很容易導致一些病癥,有甚者還會危及生命。我們先從中年人的生理變化談起。
與青年時代相比,進入中年,脊椎彎曲增加,椎間盤萎縮,引起身高縮短;脂肪占體重的比例增加;軟骨基質減少,彈性降低,引起關節活動范圍減少;骨骼易脫鈣而引起骨質疏松;皮膚表皮再生緩慢,皮膚彈性降低,皺紋及色素沉著斑增多。機體功能方面,免疫功能發生變化,對外來的新抗原免疫作用下降,常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脂肪酶的活力明顯減低,常見因為血中脂肪含量超標而造成動脈硬化;胰島素分泌功能減退,多見血糖偏高及其并發癥。
40歲之后,人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減退。
實際上,中年人的許多疾病往往是與膳食不當、營養失調有著密切關聯的。同時,有不少老年性疾病,都與中年時期的飲食不慎有關。所以,合理膳食、均衡營養,不僅僅是中年人健康的保證,更為以后進入老年時期而打下一個堅實的健康基礎。
2.飲食原則與健康
(1)保持適量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是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中年人每天需攝入70~80克蛋白質。牛奶、禽蛋、瘦肉、魚類、家禽、豆類和豆制品都富含優質蛋白質。由于人體的蛋白質每天都在消耗,所以,每天攝入的蛋白質應保持平衡。
(2)控制熱量的攝入
中年人的代謝降低及活動量相對減少。因此,攝入的熱量也應適當減少。研究表明:一般從25歲開始,人的基礎代謝率每10年減少2%;40~50歲時,熱量的攝入應逐漸減少6%左右。糖類等食物的熱量較高,要嚴格限制攝入,以防與肥胖有關的疾病發生。
(3)飲食注意酸堿平衡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pH值為7.135~7.145。如果飲食不恰當,易引起體內酸堿平衡失調。中年期的飲食應適當偏堿性,絕大多數蔬菜、水果、豆類、奶制品、海藻類都屬于堿性食品,而谷類、糖、肉、魚、蛋、禽等屬于酸性食品。飲食中酸性食品偏多、使血液偏酸,易引起鈣、鎂等礦物質比例失調,造成缺鈣,出現骨質疏松;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在中年期出現神經痛、高血壓、動脈硬化、胃潰瘍、便秘等與酸性食品有關的疾病或癥狀。
(4)注意各種礦物質的攝入
一般中年男性鈣的需要量為每天1000毫克,中年女性為每天1200~1500毫克。中年人應多食奶類、蔬菜、豆類以及小蝦皮等高鈣食物。茶葉里含大量的氟,中年人多喝茶可增加氟的攝入,減少骨質疏松癥的發生。鐵缺乏易導致中年人缺鐵性貧血,中年人要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等。中年人鋅缺乏時主要表現為味覺減退、食欲下降、性欲下降等。因此,中年人應適當補充含鋅的食物,如牡蠣等。鉻缺乏易發生動脈硬化,黑胡椒、動物肝、牛肉、面包和啤酒等是鉻的主要來源。
(5)提倡健康飲食習慣在飲食中應保證三餐的平衡,避免暴飲暴食,就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的“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要注意保持飲食的質量,盡量避免在心情緊張或壓力太大的時候進食。進食中盡量能做到細嚼慢咽,少吃多餐。
3.日常飲食安排
中年人為了預防疾病必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地調配飲食結構,保持營養平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中年人早起晨練前應先喝杯溫開水,補充水分。早餐要選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漿、面條、稀粥等,并應有定量的蔬菜,不要進食煎炸、干硬、油膩的食物,否則會導致食滯,引起消化不良。
現代家庭中,白天上班工作繁忙,晚上全家團聚,晚餐自然比較豐盛。一日三餐的熱量幾乎50%都集中在晚餐里,這樣會使血脂驟升且膽固醇堆積,促使動脈硬化,誘發冠心病。大部分熱量集中在晚餐的這種進餐方式,還會加速糖耐量的降低,易誘發糖尿病。為此,中年人應科學進食。
某些食物,對中年人的健康大有好處的,稱之為中年最佳食物。(1)最佳水果:營養豐富的水果依次為番木瓜、甜瓜、草莓、柑橘、獼猴桃、芒果、番茄、西瓜。(2)最佳蔬菜:依次為甘薯、芹菜、胡蘿卜、蘿卜、白菜、卷心菜、菠菜、韭菜、甜椒、番茄、大蔥、蒜、黃瓜、茄子、豆角、冬瓜等。(3)最佳湯食:各種湯中以雞湯為最優。(4)最佳護心食物;首推魚類,堅持每天吃魚50克,可減少心臟病發生的危險。再者是紅葡萄酒,因其含有多量的水楊酸,有預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的功效,以每2天1小杯為宜。(5)最佳護腦食物:有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豆角、番茄、胡蘿卜、小青菜、蒜葉、芹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因為這些食物擁有胡蘿卜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可以阻止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從而保護大腦,是腦力勞動者的首選。
4.三餐食譜推薦
注意膳食,合理調整營養結構,歸根結底是落實在一日三餐上。
早餐在一日三餐中非常重要,人們需要在早餐中攝入一天中20%卡路里的熱量和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使你集中注意力并使你精神充沛。午餐應該是豐盛而健康的,它給我們帶來一天中45%的熱量,是我們獲取能量最關鍵的一餐。與早餐和中餐相反,晚餐則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以保證好的睡眠。
中年人有自身的生理特點,又面臨著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所以,保證膳食的營養至關重要。在此推薦一份一般中年人的營養食譜。
(1)早餐:飲品可以是綠茶或者是用豆漿沖煮的燕麥片粥,也可以是酸奶;搭配煮雞蛋、瘦火腿肉或雞肉。還可以再適當用一些水果(獼猴桃、杏、李子、芒果、桃、草毒等)、蔬菜或其鮮榨汁(西紅柿、胡蘿卜等的鮮榨汁)。
(2)午餐:午餐應該避免吃高脂肪食物。營養豐富的可以是貝類、禽類肝臟(特別是鴨肝、鵝肝,這類肝臟中對人健康有益的脂肪酸的含量極高)、水煮和清蒸的魚肉,兔肉、雞肉或鴨肉等也是很好的選擇。這些肉類中富含抗氧化物質,紅色的肉類(牛肉、羊肉)則適合缺鐵的人食用。綠色蔬菜(菠菜、扁豆、綠菜花、蘆筍以及生菜等等)、胡蘿卜、豆芽對身體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搭配葷菜來安排。主食可以是全麥面包。飯后可以吃一個水果。
(3)晚餐:礦泉水、一杯紅葡萄酒、全麥面包、生菜沙拉(可加入煮雞蛋和蘑菇)以及蔬菜湯。還可以是面條、米飯、烤土豆或玉米粥等。這些富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起到安眠的作用。碗豆、蠶豆等豆類,富含鉀可以降膽固醇。大豆的營養豐富,可以治療骨質疏松等許多病癥。另外,可以用一些酸奶、水果沙拉或干果。
現代人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日常膳食,科學的均衡營養,是中年人保健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再配合有計劃的運動以及健康的生活態度,中年朋友一定會享受到屬于自己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