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院里有醫托兒、婚姻介紹所里有婚托兒,后來趙麗蓉的小品里又出現了陪吃陪喝的飯托兒……這些都是在成人世界里的事。前些日子網絡上又出現了“會托兒”。
事件的起因
鏡頭一:
2007年5月9日,寧夏銀川市興慶區首屆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上各級領導一個接一個地講著內容冗長、重復的話。當時的氣溫僅為15℃,而臺下參加開幕式表演的400名女生身著單薄的表演服在大風中苦苦站立了近一個小時。孩子們被凍得叫苦不迭,只好擠靠在一起用彼此的體溫來“取暖”。
鏡頭二:
2007年5月20日是第17個全國助殘日。當天上午,宣傳活動在蘭州東方紅廣場舉行。甘肅省聾兒康復學校的20多名殘疾兒童按照要求上午9時就來到現場準備表演節目。由于有關領導遲遲不到,這些兒童就在烈日下曝曬了兩個多小時,于是,老師只好為每位兒童發一張報紙用來遮擋烈日。
鏡頭三:
2007年5月28日,為慶祝“六一”兒童節的到來,武漢市少先隊在市青少年宮舉行活動。雖是早上,但武漢當天的氣溫已近36℃。本來活動按照計劃是上午8時30分開始。實際上,少年軍樂隊的小樂手在8時20分左右就“全副武裝”:頭頂禮帽、手戴白手套、身穿樂隊制服,手拿、身背各種樂器排隊,等待“有關領導”入場。“有關領導”卻是在小樂手到達后的近30分鐘才到達會場的。早在烈日下站立很久的孩子們左顧右盼、焦躁不安。遲到的“有關領導”們依然是按大小順序一個接一個地講話。被烈日“燒烤”的孩子們真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又不敢輕易地移動。9點多鐘的時候,節目開始,少年軍樂隊是第一個節目,令人意外的是,他們的小指揮遲遲不揮杖發號,帶隊老師這才發現男孩已有些恍惚。老師趕緊給他喂水、擦汗。節目正式開始了。男孩用力地揮舞著手中的指揮杖,邁步向前,但男孩在邁出幾步后就一頭栽倒在地。
現在我們成人的歡迎會、慶祝會等會場更多的出現孩子純真而疲憊、歡笑而無奈、躍動而勞累的身影,他(她)們用笑臉、花環、紙帶和鮮花點綴著領導們就座的主席臺、會場的通道,在這種“和諧而熱烈”的氣氛下領導們侃侃而談、握手相慶,此時的孩子們是不是也成了會場的“會托兒”,或稱“場托兒”?
來自各方的聲音
類似事情的多次發生,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深思,大多數網站或媒體對其都有報道。網友們用手中的鼠標發表著各種看法。
嘟嘟:人們總喜歡把領導看得高人一等,也喜歡抬轎子。小孩子們每年快快樂樂的過一個屬于自己的節日,有什么必要請領導呢?!
春風不度:一些孩子的不良習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養成的。
超級看客:真正想要搞個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快樂,其實也不是什么難事。領導和老師可以精心策劃節目,讓孩子們自愿參加,在臺上展示才華。怕只怕,一些人把自己的身份和成就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憤怒的家長:把你的孩子放在那兒試試!
多情有意: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暈倒的是某位領導的孩子會怎么樣?
一網友:民本位、官本位,這是個問題。我心疼孩子。
……
這些現象說明,對于組織者而言這些孩子是最廉價、最聽話的“義工”,而對參加的領導來講孩子們又是最能為他們營造聲勢、添姿生色、充實門面的“道具”。
熱事的冷思考
成人的活動是不是必須得要孩子來“陪襯”呢?根據某網站以“開會需要小學生么?”為題的調查,有近95%的網友選擇“不需要”。由此可以看出老百姓們多數不同意或反感用學生當“會托兒”的做法。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現在的孩子體質太差,少鍛煉。我們不否認這種擔心。但體質的好壞是一個長期鍛煉的結果。其實,如果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一個體質好的成年人如果滴水不進的在太陽下長時間曝曬,我想他也會倒地,更何況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呢?
領導要風光,組織者要獻媚迎合,所以領導能到哪個學校、哪個景區、哪個社區,那可是瞧得起你、給你增加炫耀的籌碼。因此,只要有誰接到有關領導:“你們安排安排”的雙連音,當事的“地方”馬上會受命組織,隆重的、義務的歡呼其來……這種讓孩子當“托兒”的現象映射出了目前一些領導浮夸、喜功的作風,至于當事人、當事方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和實效,對不起,我不管。
用孩子,尤其是學生當“托兒”,也反映出某些領導道德意識的淡薄、法制觀念的膚淺。其實,教育部早就有明文規定,嚴禁組織中小學生參加與教學無關的社會活動。這種強迫小學生當“托兒”的行為,不但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和精神,也耽誤了孩子們的學習時間。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真心希望大人們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輕松的童年、純潔的童年。暑假了,祝愿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度過一個輕松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