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適其性
人的才能大小是不同的,就象用升無法盛下斗中的東西一樣,盛不下就會溢出來,溢出來就全浪費了。用了不該用的人,怎么能沒有危險呢?
傅玄說:“品評人才可分九類:一是有德行的,這類人可用來作為政權的根基;二是治理之才,可以讓他們來推究事物變化的規律;三是政務之才,可以讓他們從事政治體制的運作;四是學問之才,可以讓他們搞學術研究;五是用兵之才;六是理農之才;七是工匠之才;八是經商之才,可以用他們來振興國家經濟;九是辯才,可以發揮他們諷諫和議政的長處。”這樣做就叫量才使用。
睿智足以在事前就有所謀劃,但洞察力卻看不出行動的契機,這樣的人只能坐而論道,不可讓他們去具體施行;能謀劃在先,洞察力也能跟上去,但沒有勇氣實行,就只能處理日常工作,卻不能應付突然變故;力氣過人,但沒有勇氣實行,只可作為出力的人,不能作為開路的先鋒;力氣過人,也有勇氣實行,但智慧不能預謀事變,只可作為先鋒,不能作統帥。
能謀劃在前,洞察先機,行動果斷,這樣的人才可稱之為英,張良就是這樣;氣力過人,又有勇氣去做,智慧足以料事在前,這樣的人才可稱之為雄才,韓信就是這樣;如果能一人身兼英、雄兩種素質,那就能掌管天下。劉邦、項羽就是這樣的人。
《玉鈐經》說:“智慧有如泉涌,行為堪為表率的人可做導師;智慧可以磨礪他人,行為可以輔助和警策他人的人可為良友;安分守已,奉公守法,不敢做一點出格的事的人可為官吏;只要你叫他一聲,他就會連連答應的人只能做奴隸。最好的君主用導師來輔佐自己,中等的君主讓良友來輔佐自己,下等的君主用官吏來輔佐自己,亡國的君主卻用奴隸來輔佐自己。”
因此,任用什么樣的人來輔佐自己,實在是存亡的關鍵,得失的根本啊!
【經文】
夫人才能參差,大小不同,猶升不可以盛斛,滿則棄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
傅子曰:“凡品才有九: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日理才,以研事機;三日政才,以經制體;四曰學才,以綜典文;五曰武才;六曰農才;七曰工才;八曰商才,以興國利;九曰辯才,以長諷議。”此量才者也。
聰能謀始而明不見機,可以坐論而不可以處事;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而勇不能行,可以修常而不可以慮變;力能過人而勇不能行,可以為力人,未可以為先登;力能過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料事,可以為先登,未足以為將帥。
聰能謀始,明能見機,行能決之,然后乃可以為英。張良是也。氣力過人,勇能行之,智足料事,然后乃可以為雄。韓信是也。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則能長世。高祖、項羽是也。
《經》曰:“智如源泉,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礪,行可以為輔警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一呼再諾者,人隸也。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
故輔佐左右所欲任使者,存亡之機,得失之要。
(摘編自《反經》卷一量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