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7年的夏季,新中國外交跌入了一個嚴寒的冬季。短短的時間內,中國同已建交的或半建交的四十余個國家中的近30個國家都先后發生了外交糾紛,有些甚至到了要斷絕外交關系的邊緣,這其中不乏過去一直同我們保持睦鄰友好關系的周邊國家。如果當時沒有周恩來苦撐危局,爭得了寶貴的回旋余地和條件,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的迅速修復,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都是不可想象的。
一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極左思潮很快禍及外交領域,“中央文革小組”一伙在一旁推波助瀾。他們要求國內有關部門向我國各駐外使館、領館大量寄送毛主席著作、語錄、像章和“文革”宣傳品。康生說,世界已進入毛澤東思想的新時代,宣傳毛澤東思想是對外工作的中心任務。于是,許多駐外使館人員、涉外人員、留學生,乃至有些華僑就不看對象,不考慮駐在國的法律規定,強行發放毛主席語錄、像章及“文革”宣傳品,甚至同外國人會談也要首先念毛主席語錄。對外宣傳中的極左做法,引起許多國家對中國的懷疑、不滿和反感,嚴重的外交糾紛紛至沓來。
1967年6月,我國駐緬甸人員不顧緬甸政府的勸阻,強行向華僑和緬甸國民散發毛主席語錄和毛主席像章,引起緬方的不滿和干涉。過去,英國殖民者在緬甸搞了一個組織,他們向緬甸的年輕人發送一種徽章,參加該組織的成員都要佩戴這種徽章,目的是為了效忠英國女王。因此,緬甸方面對像章的事特別敏感和忌諱。為此,緬甸政府制定了一條法令,不允許學生佩戴外國徽章。
從6月起,在緬甸的多所華僑學校里,學校方面要求學生摘下佩戴的毛主席像章,學生不答應,中緬雙方民眾多次發生沖突。6月27日、28日,緬甸首都仰光,緬甸民眾包圍并沖擊我國駐緬甸大使館。盡管緬甸政府調來了軍隊到現場勸阻,但還是有一些人沖入了大使館,我國援緬的一經濟專家被暴徒殺害。
應當說,事情發展到這等地步,對于中緬雙方政府來說,理智的做法是雙方同時采取克制的態度,以避免事態的進一步發展。
緬甸政府一再表示,愿同我國保持友好關系,不愿意把關系搞得很緊張。但在中國,極左思潮趾高氣揚。“中央文革小組”一伙揚言,報紙的調子可以高于政府聲明,群眾的調子可以高于報紙,要逼緬甸同我們斷交。周恩來堅決阻止了逼緬甸政府同我國斷交的極左做法。
二
從6月29日起,北京幾十萬群眾連續在緬甸駐華大使館門前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緬甸使館外的墻上和門前馬路兩旁,貼滿了密密層層的聲討大字報和大標語。在那種極左的氛圍里,群眾游行示威和報紙上的高調宣傳,周恩來難以阻止。但是,絕不能讓示威群眾“以牙還牙”,去沖擊緬甸駐華使館。為此,周恩來打電話給外交部和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傅崇碧:群眾只許在使館外面示威,絕不能沖入使館,更不能傷害使館人員。在衛戍區部隊的嚴密控制和疏導下,連續幾天的群眾示威沒有出現沖砸緬甸使館的情況。7月初,又有一些造反派操縱部分群眾準備沖擊緬甸駐華大使館,周恩來及時制止了這一行動。
在周恩來的努力下,中緬關系的事態得到控制,沒有進一步惡化。緬甸總理奈溫后來在會見周總理時說,他也曾受到來自國內的壓力,要求他斷絕同中國的外交關系,但是他拒絕了,原因是依據他本人掌握的情況,中國外交部當時受到兩次沖擊,表明中國政府不能完全控制局勢;再就是外電傳有人問總理關于中緬兩國外交關系有什么看法時,總理回答說,中國的做法取決于緬甸的行動,緬甸走到什么程度,中國也走到什么程度,我們看出了總理還是想繼續我們的外交關系;我們不愿意斷絕同中國的外交關系,因為要斷絕很容易,要重建就困難了。奈溫還說,1959年到1962年之間有一個時候,印度使館要撤退,總理請他們留下,這個記憶對他處理這件事有影響。
三
1967年,在極左思潮四面出擊的干擾和破壞下,中國外交陷入了困境。周恩來對極左思潮干擾破壞外交工作的抵制、批判和斗爭也遠不止上述事實。如:
——在對意大利的關系上,周恩來一直壓著有關部門建議撤銷中國駐意大利商務代表處的報告,沒有批準。1970年,意大利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在對突尼斯的關系上,周恩來曾多次批評有關部門的極左做法,并請毛里塔尼亞總統達達赫向突尼斯總統進行解釋,還親自接見突尼斯記者,使中國與突尼斯在1971年重新恢復了外交關系。
——在對蘇聯的關系上,盡管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與對罵已公開化,但在國家關系上,周恩來還是為兩國關系的緩和有意識地留下了余地。1967年11月7日,周恩來就祝賀俄國十月革命勝利50周年寫信給毛澤東,建議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名義致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和部長會議,向蘇聯人民表示祝賀。毛澤東批準照辦。
四
曾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的傅崇碧回憶說:一次,造反派煽動10多萬群眾要沖蘇聯駐華大使館,總理把衛戍區部隊調來,親自守在蘇聯大使館旁邊的一個電影院里控制局勢,守了整整一個晚上沒睡覺。總理擔心,大使館有槍,有機槍,你要沖,他就可以開槍,這樣會打死很多人。總理親自做工作,在那個電影院里找造反派一塊談,說在大使館外面游行可以,不能沖進大使館,逼急了也不行。
總理真是苦口婆心,坐到半夜,我說總理你回去吧,有情況我向你報告。總理不放心,不回去。到天亮了,外交部羅貴波副部長來了,我對總理說,我們兩個負責,你回去休息吧。總理回去后,過5分鐘打個電話來,過5分鐘又打個電話來,詢問情況怎么樣。直到知道游行結束后,總理才睡覺。
五
從1968年開始,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逐步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消除我國外交上面臨的一些不正常狀態。他提出:要從政策角度鑒別和批評極左思想,并在外交人員中加強紀律。
196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會見了一批外國駐華使節,并同他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愿意同各國改善關系的信息。此后不久,在周恩來的努力下,中國政府開始重新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駐外使節。
周恩來在接見外賓的談話中,也多次坦率地談到“文化大革命”對我國外事工作的干擾和破壞,宣傳我國正確的外交政策。對于過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極左行動而損害兩國關系的事件,周恩來或在公開場合,或通過內部接觸,向對方承擔責任,主動進行修復關系的工作,從而消除了許多國家對我國的誤會和懷疑,一度陷入困境的中國外交又重新走向復蘇和崛起。
(摘自《揚子晚報》2007年8月7日梁衍軍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