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并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最新研究發現:在快速完成分娩的效率背后,無論是對媽媽,還是對寶寶,剖宮產都存在著另一番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剖宮產率的要求是總分娩率的15%以下,而我國剖宮產率遠遠高于這個數字,很多城市三級甲等醫院能達到40%~60%,究其原因,無外乎是準媽媽認為剖宮產可以生得更快,從而減少疼痛,避免胎寶寶缺氧及產傷,媽媽體形也能迅速恢復好,但果真如此嗎?
媽媽的風險
很多準媽媽對剖宮產缺乏正確認識,對自然分娩有恐懼心理,認為自己無法忍受分娩過程中的疼痛,認為剖宮產速度快,會避免長時間疼痛的折磨,產后體形恢復好,高齡準媽媽認為剖宮產更適合自己。其實,自然分娩的疼痛并不如傳說中那么難以忍受,不少人自然分娩的速度也很快,而且產后體形恢復也很好。相反,剖富產手術過程中除麻醉風險,術中出血量多于自然分娩;手術后易發生感染;手術后活動受限制、不能很快恢復飲食,會引起乳汁減少,使哺乳時間推遲;腹部手術傷口愈合較陰道自然分娩慢得多。即使對于超過35歲的高齡媽媽,剖宮產也需在醫生的專業建議下才有必要。

寶寶的風險
有說法認為剖宮產寶寶比正常產寶寶聰明,自然分娩容易讓寶寶缺氧及遭受產傷。其實,與正常陰道分娩相比,剖宮產寶寶并發癥較多。對寶寶來講,陰道分娩,胎頭娩出過程中經產道多次擠壓,使胎寶寶的大腦及肺受到規律性、漸進性的良性刺激。有利于新生寶寶的智力發育,同時肺內液體被擠壓出來可明顯減少新生寶寶肺炎、濕肺的發生。而剖宮產分娩的寶寶由于沒有經過產道擠壓過程,像濕肺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自然分娩高。
新近研究發現:
剖宮產寶寶的腸道中雙歧桿菌樣細菌和乳酸桿菌樣細菌定植的速度延遲,剖宮產的寶寶發生腹瀉和對食物過敏原過敏的危險性較大于陰道分娩組。Negele K研究組結果提示,剖宮產可能是2歲以前發生喘鳴和至少對食物過敏原發生過敏的另外一個危險因素(Pedlatr Allergy Immunol.2004 15:48—54)。salminen s等研究發現剖宮產的寶寶形成多樣化菌群的速度比較緩慢,與順產的寶寶有差別,甚至在出生6個月之后,也可能到7歲的時候仍與順產的寶寶有差別(Gut·200453:1388—1389)。這些研究提示了剖宮產的寶寶,腸道菌群的形成延遲,其結果可導致這些寶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存在免疫系統相對不足,而易發生過敏性疾病。如果剖宮產的寶寶不能母乳喂養,那么添加獨特益生元組合的寶寶配方奶粉對他們會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