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成為自己專業領域里的佼佼者,不再是屬于模糊記憶里那個活力十足卻又常常犯錯的不女孩。
你的文字、你的畫、你的攝影、你的雕塑作品、你的設計……日臻完美,無人不贊嘆。
但你轉過頭,你身邊那悄悄不動聲色的孩童,也將他的“作品”呈現給你,大睜雙眼,期待著你的一句贊揚或者一個肯定的眼神。
從專業角度看,天哪!這哪一種里是一件作品?這樣的東西,怎樣讓人看得懂?
但從這些拙劣的習作上面,你將看到一個自己怎樣也想象不到的世界?
你又將看到童年時的自己怎樣的影子?那是一個怎樣純真又不拘一格的自己啊!
你又將得到怎樣的靈感,那些成人世界里永遠不存在的視角?
你俯下身,摸摸他肥嘟嘟的小臉,偷笑了。
讓我看看你筆下的世界 阿 萊
片段1 “考試恐懼癥”
語文期末考試前夜,大腦門兒突然地從夢中哭醒。問她到底怎么了,她哽咽而委屈地撇著小嘴說“我夢見……夢見……明天考試的作文……特別特別……難……嗚……我怕,考不了100分……”此言一出,不禁讓人哭笑不得,于是再次擁她入懷,一邊在她耳邊一遍遍地嘮叨說:“寶貝兒,媽媽才不稀罕什么100分呢?”
“然后呢?”寶貝兒揚起腦袋問我,似乎是聽進去我的話了。
“對于學習來說,根本就沒有100分,假如有人考了100,那只能說明他不會的東西這次恰好沒有考到,而不是他真的把什么部掌握了,也許換一張試卷他就考不到100分了,而那些沒能考到100分的孩子,卻正好可以知道他欠缺的是哪兒,然后利用放假的時候再把它補習上,這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的這番話,倒并不全是為了安慰女兒,而是我切切實實的看法和心里話。

她的作文,那些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的地方,我覺得好死了,珍貴死了,可愛死了,但是這樣的東西在學校里是不可能拿到好分數的,學校里要的是那種步履一致的記敘文和中心思想明確的抒情散文,這東西就像臭八股,會寫它了,估計連實話都不會說了。
片段2 杜鵑花
還記得這孩子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寫過的一篇著名作文,說著名,是因為被我拿到單位里去逢人就講,聽者無不喜笑顏開——
《杜鵑花真美啊》(注:括號部分為我的評論)我有一朵杜鵑花(不是一朵,應該是連泥帶葉的一盆),是爸爸給我買的。它非常美麗,它有許多葉子,一個葉子就能開一大朵粉花(真夠能吹的),而且每朵粉花外面都有一個圈兒(??),每個圈外面還有一個黃色的圈兒(我怎么沒見過這些圈???),只要一開花就跟一束鮮花一樣(這不廢話嗎?本來就是鮮花),美麗極了。
杜鵑花每天澆水就可以開很多花(還是廢話),不過不要讓它在熱的地方下(怪異的句子),這樣會死。要愛護自己的花,不要Jiu(此處為拼音,讀二聲)它(典型的天津口音),只要愛護它,杜鵑花真的美麗極了(還會說別的嗎)。
只要你愛護它(又來了),它就會一心一意地長(這話還靠譜,而且很有擬人化的意味),一定要愛護它哦(原來這孩子是個碎嘴子),杜鵑花可不好養(如此湊字數,這么語無倫次的,也真難為她了)。一定要好好愛護它,而且,要在杜鵑花的底下dian(原文為拼音,標四聲)個花盆,還有,澆水的時候一定要用橘子皮水(開始普及養花常識),這樣才能開出很多很多的花,杜鵑花真的美麗極了(得,典型的“一招鮮吃遍天”)。
看完寶貝的這篇作文,我當時都快樂噴了。
我以為,像這種錯誤百出,馬腳處處的小兒習作,當真是可貴得緊,也遠比那些作文選上的學生作文要可愛得多。其實孩子的心靈世界,可不就是這么雜亂無章,想哪兒是哪兒嗎?
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寫東西有定律嗎?我以為她的那些被當做范文的作文毫無意義,而這篇語無倫次的“杜鵑花”卻著實的新鮮好玩。
這才是孩子寫出來的東西。
媽媽“經驗談”
自信是成長的基礎
關于教育孩子寫作,其實我并沒有太多獨家秘笈,我覺得反而是培養孩子的自信更為重要。孩子小時候,我總是會擔心她性格太過內向,上幼兒園,從來不喊班上老師,都是我去喊。
后來才知道,她從前的幼兒園老師,一直部在欺負她。比如孩子做動作不好看,她就會當眾笑話孩子,甚至讓別的孩子去學,孩子當然會有抵觸心理。因為孩子的個性完全被一個不稱職的老師給封閉住了。
還有培養她去學笛子,也是想讓她在同齡人中有一種悄然的自信的,而且還是一種不需要別人去認可和表揚的自信。因為即使是表揚或者認可還要有一個“懂”去做前提,比如我說,腦門你今天的笛子吹得真好。她就會說,你懂什么?我為了考你聽不聽得出來,故意吹錯了幾個地方,你部沒聽出來,切?
你看,這個時候其實我心里是高興的,為什么呢,因為她已經能在我眼皮底下耍把戲了。能耍把戲,也是需要資本的。但心里這么想,嘴上還是不示弱的,她切,我也切:“那有什么了不起?要是咱倆換過來,你掏錢來讓我去學笛子,我也能吹得很好。”她就不說話了,她知道我說得沒錯,也就是說,你再有天分,沒有父母的培養和資金支持也是不行的。
讓我看看你畫板上的世界 白云朵朵
片段1 他們的世界更直接更純粹
雖然做媽媽的我平時的工作就是繪畫,但我從來沒強迫過孩子跟著我一起學畫畫。小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越讓她去畫,她會越反感。我認為孩子對學習的渴望,是順其自然的事情。如果她想報畫畫班了,那么OK,什么時候都可以報,不一定非要在媽媽這里學。而如果對一件事物失去興趣,才是最可舊的事情了。
有一天孩子的老師給我打電話,張口就表揚了豬豬,說,這次班里畫老人,就數豬豬畫得最像了!我后來看到了豬豬的“大作”,那真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呀!面色蒼白,額頭上布著皺紋。更為出彩的是,豬豬竟然選用的是灰色的筆!后來我仔細想了想,就是這種顏色的筆最能體現出老人的感覺了!
還有一個暖暖的春日,我帶著豬豬去公園看花。那些美麗的花,紅紅白白的一簇一簇,在綠色的葉片上驕傲地盛開著,那芬芳就仿若彌漫著我的心里。回家以后,我跟豬豬說:“媽媽要畫花了,你想不想畫呢?”我低頭開始畫花,紅紅白白一點一點,一簇簇的。可是,豬豬悄悄地蹭到我的身邊,嘟著小嘴說:“媽咪,花不是這樣的!”我接過她手里的畫,那稚嫩的筆觸下面,哪里有花的影子呢?那全是葉子!
這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了許久才恍然:其實女兒看花,是從下面看的啊!我們大人畫畫,甚或觀察一件東西,都已經有自己思維里的框架了,而小孩子們沒有,所以他們的世界才更簡單更直接一些。他們看到什么,他們就喜歡用自己的筆來表達出來,所以豬豬才喜歡畫花,畫青草,畫太陽。
片段2 我看到花,孩子看到刺
我喜歡和女兒一起做手工,這種剪切和粘貼的過程,就是另一種追求美的方式。那一次,我買了一束玫瑰花回家。我的本意是,讓寶寶觀察玫瑰花,我將玫瑰花瓣一片片撕開,再讓寶寶自己把花在紙上粘貼復原。可是,當我將花瓣一片片撕開后,豬豬卻說:“媽咪,花有刺呢。”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么長時間,女兒注意觀察的不是花,而是花上的刺!于是,我們這次畫的主題換成了“刺”。豬豬在畫里打了幾條線,體現刺的感覺。
然后豬豬告訴我,刺呢,可以聯想到刺猬,還可以聯想到海膽!孩子的表情讓我的心剎那間興奮起來,我平時畫工筆,從來是“花就是花,人就是人”,我從不在這個基礎上再作發展。但是孩子的世界不是這樣的!他們的世界是立體的,她教會了我,絕對不能平面地去看事物。
我有的時候很欣賞女兒觀察世界的這種角度,我會帶著她去看這個世界,多給她講解,同時也多讓她發表意見。有一次帶著豬豬去沙灘玩,我們沿著海岸線散步,豬豬不時彎下腰去撿拾小貝殼。海風徐徐吹過,豬豬興奮的笑臉好像一朵盛開的花。回去以后我問她在沙灘上看到了什么,她笑著回答:“沙灘上有貝殼、海星、海螺,還有蝸牛!”然后眨了眨眼睛又說:“大海里有鯊魚,鯊魚吃各種各樣的生物,但是大海把鯊魚給吃掉了!”這樣“關于鯊魚的思索”,也許是只有孩子才能想出來的吧!
媽媽“經驗談”
動手+動腦=繪畫
我覺得教育孩子畫畫,并不見得動筆了才是真正的畫畫,有的時候,只要她動腦就行了。小的時候她喜歡看《外星比比》,她靜靜地坐在一旁看,我從不反對。結果某一天,我在房間里畫畫,一扭頭看見小不點兒豬豬大汗淋漓地不知道在忙活什么,走近一瞧,就看到了紙上有個頭上長了一只眼睛的微笑小人兒,雖然頭發長得亂了點,但是蠻可愛呢!豬豬告訴我,那就是“外星比比”。原來寶貝看了這么久的卡通片,也是一直在動腦筋呢!那個時候豬豬才兩歲多。
我在家里給豬豬準備了一塊畫畫用的板子,一面是黑板,一面是白板,供她盡情涂鴉。在我們家里,畫的承載介質不是只有紙張一種,布啊木板啊,都是豬豬發揮想象的天地。我和她一起既畫畫,又做手工,真有點“工藝美術教學”的味道呢。有次豬豬剪出了一個手表的形狀,畫完表盤之后,又在上面加了兩個指針。我看,這只表除了不能走以外,真的很完美了!
讓我看看你鏡頭里的世界 陳 陽
片段1 小小“攝影師”
因為攝影是我的職業,可以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吧,兒子從一出生我就開始給他拍照。一開始他很喜歡我對著他拍,懂點事了還會對鏡頭擺pose,非常可愛。但是當他長到四五歲的時候,突然對拍照產生了逆反心理,一看到我拿起相機對著他,他就會很生氣,然后找個角落躲藏起來。一是孩子到這個年齡部會或多或少的產生逆反心理,和大人對著干,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二是也許他的照片已經太多太多,他真的煩了,不想再做主角了!后來我干脆不給他拍了,而是給他一個傻瓜相機玩,沒想到從此他便開始對這個東西產生了興趣!
有一次學校組織出去玩,回來以后老師讓孩子們交樹葉的標本。兒子攢了好多,一點一點地粘貼在紙上。后來他小腦瓜一歪,一個點子出來了,便拿起那個傻瓜相機,拍了很多葉子的照片。后來,樹葉標本枯萎了,但他的鏡頭下的葉子卻依然那么鮮活,每每他翻看起那組照片,頭腦里的愉悅記憶就又一閃而過。真是沒想到,這個偶然事件使我家又多了一個小小“攝影師”!
現在,只要學校里有活動,他就會拿著相機給老師和同學們拍照;每當我們出去旅游,他更會義不容辭地擔當我們的“隨行記者”。不過,說真的,他拍的照片,還真有那么點……奇怪!讓人搞不懂他要拍什么!有一次我對著一張亂七八糟的照片問他:“你告訴媽媽,這張照片你想拍的是什么呢?”于是他指著照片里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東西說:“就是它!”我當時差點暈過去,要是上了年紀的人看他的照片恐怕要用放大鏡了!
兒子的拍攝是很隨意的,沒有什么章法可言,他在拍攝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構圖方面的考慮。我從來沒給他灌輸過什么樣的照片是優秀的。如果他自己有困惑來向我討教,我會告訴他:你看這個內容在你的照片里出現的是不是太少了,如果你換個位置是不是會拍得更好呢。然后他會自己琢磨琢磨,在他以后拍攝的時候會想起我的話。
片段2 “走樣”的媽媽
孩子的視角和大人的真的不太一樣。我的相機在我的手中是我的工作,而他的相機在他的手中只是好玩的玩具。他跟小朋友們炫耀的都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失敗的作品,比如閉眼了或者半睜著眼睛的。他會特別喜歡這樣的照片,他覺得好玩,就會拿著給別人看。或者有的時候亂七八糟的照片看著暈暈的,他卻特別喜歡!
讓我印象最深而且會永遠珍藏的一張照片,是他拍的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自己……
有一天,我帶他到街心公園的健身器材那里玩,其中有個器材是人可以固定在上面,然后在上面旋轉,就像訓練飛行員似的。我兒子就上去玩了,而且手里還攥著他的小相機。當他壓到最低的時候,他的頭馬上就快接觸到地了,這時他對著我拍了一張照片。當時我是站在健身器材的旁邊的,我部沒有思想準備,完全沒想到他會在那一刻拍照!結果相片洗出來特別好玩,如同一個孩子躺在地上,抬頭仰望著大人。這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我的樣子,我的身后就是藍天,很特別。那張照片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個視角很不同、很不同。自從那一次,我對他還真有點刮目相看了!
媽媽“經驗談”
興趣遠比技術更重要
通過他的作品,我有的時候會從中揣摩孩子的心理,他認為感興趣的東西他都會拿起相機拍下來。他不會去考慮拍攝的角度、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太雜亂了,或者光線等等。只要他覺得好玩,不管是什么角度他都會拍下來。是很隨意的,和其他的孩子是一樣的。雖然我的工作是攝影,而且家里會有很多畫冊、攝影的作品,但是我覺得我并沒有給他灌輸比如什么照片是好的照片,也從來沒有講解過拍攝的角度呀、光線應該怎么運用啊。我覺得孩子的興趣比這些技術上的東西更重要。他所感興趣的東西,也會感染我,讓我覺得這個東西確實有意思,我想等他長大了之后我會告訴他關于技術上的運用。
我兒子對我說:“媽媽,我覺得你就是我的好朋友。”我聽了這句話心里特別的安慰,這是我一直最盼望的關系。而且,他還會把他的小秘密告訴我呢!因為他知道我會幫他保守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