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然:
你一直給我些溫暖的文字,從不問我問題。我常常覺得,讀你的信的時候,是在被你照顧,謝謝你一直一直的關心。
可人都有脆弱的時候。你終于問我,有沒有嫉妒的時候。你說學校里,讀理科的同學被看作是更聰明的人群。你覺得好委屈,有無力為自己辯解,你羨慕甚是嫉妒學理科的同學。
親愛的然,我當年也選擇了文科,理由大概和你一樣,我喜歡看讓我感動的文字,我終于可以不在去計算那些公式了。
那時我對文科和理科,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著偏見。不過我的偏見和你的相反的,我的偏見在大學期間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因為我去了一個叫做文科基地班的地方。我覺得我去對了地方。那段時光確實是我最開心的一段生活,閱讀,閱讀,繼續閱讀,最爽的聽課體驗是聽哲學老師在課堂上批評理科,諸如:“我們又進入了一個科技的中世紀。”“生活中充滿了謬誤的概念。藥店里賣深海魚油。幾米算深海,50米,還是500米,還是5000米?”
我覺得學文科的人比學理科的人更懂得靈魂,這個偏見甚至讓我傲慢。
我后來遇到過很多理科生,他們讓我覺得他們其實并不只懂數字,他們很智慧。不過真正改變我偏見的,還是一次會議。
是由圣加侖大學主辦,邀請世界各國經濟決策者共同參加的會議,同時也邀請全球200個學生參加對話。那時的我,第一個想法是可以去瑞士旅游了。
可是我在那里被震動了。我看到了學習經濟的人們可以做的事情不僅僅是算錢,他們也思考人類的未來,他們知識淵博,最重要的,他們不因自己所處的有利地位而傲慢,他們依然對一切謙和并且抱有好奇心。
會議期間吃飯時,一桌的人不是某個大使就是某個全球總裁,他們會仔細地聽大學生說話,給自己的意見。更讓我欽佩的是,這個耗費幾百萬美元邀請幾千個重要人物的會議,操辦者只是11名都是這些18、19歲的學生在做具體的事情。
形如我看到一個女生,她似乎負責會場布置的,神色嚴肅,指揮著幾個高大的男生把東西搬來搬去。第二天是自助餐,我又看到這個女生,她在用餐現場收拾盤子,系著圍裙,臉上的神色和昨天一樣認真嚴肅。第三天,是會場發言,又看見她。她肯定是個經濟系的高才生,總是可以對天書一樣的圖表發表自己的看法,她第三次發言的時候,咨詢公司高層特意詢問了她的名字。我想那個咨詢公司大概已經很想錄用她了,如果是我,也會喜歡這個女生。當她做事的時候,無論是指揮人還是服務人,都可以做得那么認真漂亮
“該是我的,就把它做好。”這種態度,和學文科或者理科無關,卻是最能決定人生的態度。
親愛的然,說起這個事情我就會有些激動。因為我覺得這些大學生真的了不起。在他們的言行中,我發現我的教育中缺乏很大的一塊就是和人的交流。
我現在告訴你,是希望你不要太晚才發現這一點的重要,早早開始學習和觀察人,是對心靈和人生都有益的事情。不管你學文科還是理科。
人生給我們的考驗繁多,人生才會像高考,因為誰選了文科就給誰“文科卷”。理科的人一樣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比如人際,比如工作。
不必羨慕學理科的人,誰都不用羨慕誰,獲得快樂和幸福的道路和學科無關,只和你的意志相關。你眼界是否足夠開闊,你心靈是否足夠強大。你能否和這個世界和平地周旋。
也爰你的奇嵐
(黃濤摘自紅袖添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