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黑了,孩子們快放學回來了。我正在廚房里準備晚餐,突然聽到外面傳來開門關門的聲音,我知道,有一個孩子回來了。我伸頭一看,原來是13歲的艾米。她沒精打采地路過廚房,往自已的房間走去,連我跟她打招呼都沒有聽見。
我的心一沉,本能地覺得我的孩子遇到麻煩了。我匆匆忙忙做完手頭的活兒,來到女兒的房門外,敲了敲半掩的房門,停了一會兒,才推開門走進去。
我看到女兒慌忙擦了擦眼睛,知道她剛才一定哭了。我在她的桌邊坐了下來,發現她胳膊底下的便箋薄上寫著一首短詩,上面還有滴滴淚痕。我問她發生了什么事。她剛剛扼制的淚水立刻又流了出來。從她哭哭啼啼的訴說聲中,我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在今天的文法班上,艾米向同學們宣布自己要寫作,并自己畫插圖。結果,一半的同學嘲笑她;另一半的同學幾乎從椅子里笑倒在地上。“別傻了。只有天才才能成為作家,”文法老師自以為是地說。“你這個學期將會得到一個D。”
艾米告訴我,她當時羞愧地無地自容,淚如泉涌,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哦,寶貝兒,原來是這么回事兒。你何必這么小題大作呢。老師不是那個意思,你一定是弄錯了。”我一邊安慰她一邊從她胳膊底下抽出便箋薄,讀上面的詩。
“啊,真是一首好詩。詩里融進了一個孩子夢想破滅的悲傷和失望,又生動又感人,我都要哭了呢。我敢打賭,如果你把它寄到報社去,一定會得到回信的。說不定,我們家將來會出一位作家呢。”我驚喜地說。
艾米不相信地睜大了眼睛。“寄到報社?作家?可是,老師說,只有天才才能成為作家。”她囁嚅著說。“噢,孩子,老師不是那個意思。如果你有夢想,一定要堅持去實現,千萬別讓別人影響你。你如果真想成為作家,就要走出第一步,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給別人看。”我鼓勵她說。
在我鼓勵和催促下,第二天,艾米就將那首短詩寄給了當地的報社。沒想到,他們竟然真的采用了它,并給艾米寄來了1美元的稿酬。艾米的作品發表了,并且得到了稿酬。“我是作家了!媽媽,我是作家了!”艾米高興地把報紙拿給我看。我用一種“我早就知道會這樣”的眼神恭維她。
艾米把報紙帶到學校去,拿給老師和同學們看,結果引得他們哄然大笑。
“你只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艾米的老師說。
當艾米把老師的話告訴我時,我真擔心那會打擊她的積極性,不料艾米卻毫不在意地告訴我說她沒將老師的話放在心上,她說:“媽媽說得好,我再也不會讓別人影響我了。我成功了。我的第一篇作品就被發表了。我比他們任何人都強,如果這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那也好得很啊。”聽了艾米的話,我感到很安慰。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艾米又發表了十幾首詩、笑話和散文。她中學畢業的時候,雖然只得了個C,但已經有幾大本貼滿了已發表作品的剪貼薄。她再也沒跟老師和同學提到過她寫作的事情。
艾米告訴我:“他們都是殘忍地扼殺別人夢想的人。如果我必須在朋友和夢想中選擇一個的話,那么,我必須選擇自已的夢想。”
長大后的艾米除了仍然堅持寫作之外,還是一位賢惠的妻子和成功的母親。白天,除了做好家務之外,當孩子們小唾的時候,她就寫作:孩子們醒來的時候,她就陪著他們玩耍,或者坐在沙發上和他們一起一邊看電視、吃甜餅,一邊抽空兒寫作。她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有夢想,那你自已一定要握牢它,不要讓別人的想法影響你。”而且,她還告訴孩子,“如果你做一件事做成功了,就算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也沒有什么壞處。重要的是,你要堅持下去。就拿我寫作來說,我寫得不好,但我寫出來了。”
(馬玉良摘自《家庭主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