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召開的十屆五次人民代表大會上,有代表提出一項關于“加大保護環境力度、節省能源、抓好廢棄油品回收的建議”。建議提出:“工業廢棄油品不能得到妥善回收和處理,嚴重危害了環境,其危害性比其他工業固體廢物排放更為嚴重,經濟損失更大。”該提案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財政部等部門的重視。
實際上,該提案揭示的,僅僅是中國工業廢棄油品無序管理、無序排放的冰山一角。
中國工業廢棄油品的無序排放和低級處理已持續多年,據估算,從上世紀80年代末至今,已排放約達7000萬噸,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000億元左右。主要的江河湖泊及近海海域都受到了廢油的污染,受污染的土地面積達數萬公頃,向大氣層排放的有害氣體日益增多。
產生廢棄油品的領域相當廣泛,包括機械工業、各類制造業、汽車運輸業、農機、鐵路、船舶、航空業等。僅車用和船用潤滑油消耗總量就達上千萬噸,而只有10%被自然消耗,有20%被有序回收利用,其余的70%也就是近700萬噸左右,被無序排放和低級處理掉了。
有關專家介紹,所謂的無序排放,是指這些油都被隨時隨地排放到河流、湖泊、水渠、下水道、深井和土地;所謂低級處理是指除少部分被加工成再生性潤滑油品外,絕大部分作為燃料油燒掉了。
工業廢棄油對環境的危害,一是對水體的污染,二是對大氣的污染,三是對土壤的污染。據悉,工業廢棄油品的無序排放和低級處理在環境污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
有關專家認為,傳統的資源依賴粗放生活方式和過度浪費的生活模式,是導致中國廢棄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國現有汽車保有量是美國的12.5%、日本的50%,但潤滑油的消費量卻為美國的58%、日本的155%。
工業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對工業廢棄油品的管理、回收和再利用。美國政府1971年出臺了相關政策,免去再生潤滑油每加侖6美分的稅,增加對再生潤滑油廠的信貸支持,以增加再生潤滑油的競爭能力。1988年,美國環保部門又規定,凡是與政府有直接關聯的企業必須購買25%以上的再生潤滑油,以扶持回收再生潤滑油的產業。德國1968年通過的“德意志聯邦廢油法”規定:廢油是毒物,禁止拋棄,違者罰款500~1000馬克,同時對主要是交通方面使用的潤滑油每100千克加征7.5馬克的附加稅。這筆稅金作為廢油基金,專用于補助廢油回收再生企業。
中國政府和環保部門經過幾年的努力,也已制定了一批危險廢物回收再生的法律法規,同時批準、驗收了一批“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但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和地方政府人員的腐敗,加上個人利益驅動,一些非法煉油廠和黑窩點還在打游擊戰。這不僅使那些持有許可證的正規單位面臨無米之炊的境地,而且使眾多專業廠家花大量財力物力建成的達標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據調查,正規單位所能回收的廢機油量只占整個市場回收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他的都被成本低、收購價格高的非法“游擊隊”收走。而經過黑作坊非法提煉后回流的機油不但環境污染嚴重,而且產品質量不高,不能作為合格產品進入市場,有的產品甚至可能造成車輛損失和人員傷亡。
日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工業廢氣油品回收處理產業推廣中心決定,以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及沿海地區為支撐點,在全國推廣啟用“綠源模式”,以實現對廢棄油品從回收到處理過程的雙重環保。該模式來自遼寧綠源再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依托于該公司具有專利技術的“工業廢棄油品回收處理與綜合利用”項目。據悉,此項目已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