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有的平板電視制造商來說,這是一個經典的兩難困境:擴大還是不擴大。但對等離子電視的制造商來說,這個問題已經超越了以往的絕境,即現在是否還值得投入更多的超高效的工廠,以期在以后能收獲成本優勢。因為到2009年,諸如松下電器、LG電子和三星都將遭受利潤下降的打擊,同時還要面臨來自平板技術、液晶顯示器、價格下降等多方面削弱他們利潤的競爭。
據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估計,等離子電視去年77億美元的利潤收入,可能在2008年的時候到達102億美元的峰值,在2011年又會回落到87億美元。盡管等離子電視專門的玻璃嵌板銷售不斷攀升,到2011年的時候,銷售額可能比去年翻一番還多,從1000萬上升到2360萬,但還是無法阻止衰落的到來。
這種不太樂觀的前景,解釋了為什么大多數等離子面板的制造商并不熱衷于擴大生產。今年只有一家公司沒有縮減產量:松下電器。iSuppli電視系統首席分析師里迪·帕特爾(Riddhi Patel)表示:“大多數平板電視制造商都削減了他們的生產利用率,保持在原來水平的70%左右,除了松下,仍保持100%的生產能力。”
松下獨撐
那么,為什么松下的首席執行官大坪文雄(Fumio Ohtsubo)在大家都持觀望態度的時候,卻獨自擴展呢?大坪文雄對此有一個清楚的解釋。
最合理的猜測是:他要堅定不移地達到自己的目標。到2008年3月份為止的這個財年,他想賣出500萬臺,而去年的銷售量是350萬臺,預計增長率為43%,甚至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能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總之,他野心勃勃的計劃讓縮產成為了一個泡影。這已不是什么秘密,大坪文雄想讓松下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底成為寬屏幕市場的領導者。
也可以解釋為,松下比其他任何廠家都更依賴于等離子電視的成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等離子制造商,占有三分之一強的市場份額,該公司在藝術級的面板制造工廠上花費的比其他任何廠家都要多。它價值24億美元的設備——該公司第五套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套設備,已經計劃安裝,并在2009年5月運營。這個超大型的車間將使公司目前的生產能力增加一倍,在20lO年初達到1150萬臺。
大坪文雄的目標是,在世界范圍內,所有37英寸及更大的平面電視中,每銷售四臺就有一臺是松下品牌的。他可能做到的另一種方式是:擴大松下的小型液晶電視業務。該公司在8月9日就是這么做的,它宣布,計劃在日本首次銷售37英寸液晶電視,來代替在此之前它所生產的32英寸電視。
市場蛋糕有多大?
這條路對大坪文雄而言,并不好走。曾經專注于小屏幕的世界頂級液晶屏幕制造商,已經研發出了新技術,可以制造更大的電視屏幕。三星電子、索尼、飛利浦和夏普公司也一樣渴望在他們宣稱的高利潤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等離子市場曾經是該行業的全部。據顯示器市場權威咨詢公司Display Search說,在今年的第一季度,液晶顯示器的制造商比等離子生產者銷售了更多的40英寸大屏幕電視(等離子電視目前僅占全球平板電視市場的15%)。
隨著電視這塊蛋糕在未來幾年的變化,看上去好像還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實是,等離子制造商已經感覺到了來自液晶顯示器的威脅。去年大屏幕在全球4450萬臺液晶電視銷售中占了14%,今年這個數字又上升到液晶電視的25%,iSuppli預測說,在2011年,它將多達40%。
難怪在世界頂級制造商經過了一個艱苦的季度之后,一些分析師向下修正了他們對等離子電視的銷售預測。今年第二個季度,松下的電視銷售量增長了31%,而業務總收入僅增加了2%。通過該公司在日本和北美不斷下降的利潤收入,我們可從中窺到液晶電視的進入是如何壓低該行業的價格和利潤的。日本和北美是世界上寬屏電視的主要銷售區。
盡管庫存上升可能意味著有必要遏制供應,但該公司說這些積壓是來自于剛剛推出的全新的型號,并不是因為需求的減緩而導致舊機器窩在了倉庫中。隨著LG和三星在最近一個季度大規模虧損,其他等離子制造商也支撐不下去了。
疲勞但不能休息
另一件還在困擾松下及其他等離子電視制造商的事情是價格。Display Search估計,在第二季度,50英寸高清晰度等離子電視機的平均價格將是2191美元,而與此相比,45到47寸液晶電視的價格為2524美元。而且它們之間價格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
三星、索尼和夏普在他們各自的新工廠里剛剛開始生產,在那里他們能夠生產出更大的玻璃片,可以切割出更多的大屏幕,而且他們正在策劃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這表明,對等離子電視制造商來說,最好的選擇是保持創新,這樣他們才能走在液晶顯示器制造商的前面。分析家們指出,消費者們在購買一臺平板電視的時候,會把價格因素排在他們首要考慮的位置,最終價格競爭將會讓路給消費者的理性思維。如果消費者覺得制造商在幾年后就會拋棄這種技術的話,那他們很少有人會傾向于花1000美元買一臺過時電視機。可能松下聰明的地方,就在于沒有忽視其獨有的微型液晶電視制造技術,哪怕是備而不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