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科技化正在迅速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離岸外包意味著工作可以分解為一些更小的任務,并在全世界范圍內完成。如何避免變成印度班加羅爾化或上?;?,成為西方公司熱門的話題。
像陳憶秋(音譯)這樣年輕的工程師們知道,他們現在很搶手。由于許多跨國公司開始或已經擴大了在中國的研發業務,中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常常會獲得許多工作機會。一年前,25歲的陳憶秋從復旦大學通訊專業研究生畢業以后,她獲得了思科、英特爾和飛利浦公司提供的工作機會。盡管后面兩家公司承諾的薪水更高,她最后還是接受了自己曾經實習過的思科公司的邀請。原因就是她家距離思科很近,騎自行車上下班,無疑會給她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陳的老板,思科上海研發中心執行董事Jan Gronski的辦公室里,有一張貼滿了小紅旗的上海市地圖,每一面小旗代表了一名員工的居住地。同許多其他中國大城市一樣,上海的人才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像Jan Gronski這樣的高管也要在如何使員工快樂方面的微小細節處花費精力。公司的許多員工雖然都住在距離公司幾公里以內的范圍,思科公司還是為員工們安排了從公司到最近地鐵站的通勤班車。
盡管中國人口巨多,招聘人員仍表示很難招聘到研究人才,特別是有經驗、能講英語的經理人員。Gronski說:“思科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將上海研發中心的員工人數擴展到500人。目前中心員工的人均年齡只有27歲,所以對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的爭奪會更加激烈。所有其他公司都在向上海涌來,嚴重的人才供求矛盾會不可避免地出現?!?/p>
經理人員們應對這種局面的策略之一,就是從競爭對手那里獵取人才。Gronski現在的副手董長暉就是他從微軟挖過來的,這期間還有英特爾參與過爭奪。
策略之二是聘用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并在公司進行內部培養。在實踐中,Gronski和董長暉在三所高校開設了“思科俱樂部”,提供學生同思科工程師一起工作的機會。此外,Gronski每周四還為年輕管理人員們開立管理論壇,為他們提供從陳述、決策到自我表達方面的指導,Gronski將其稱之為“管理幼兒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