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年里,中國中央銀行、法國養老金運作機構,以及沉寂一時的德國銀行家都貪婪于美國房地產繁榮。在那段時間,外國助推美國房地產繁榮的貸款使次按貸款達到1萬億規模。
這就是美國飛騰的次按抵押貸款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為什么能夠擾亂法蘭克福和悉尼貿易的一大原因。最近,次按風波正造成全球股市大縮水。美國央行已經為此注入了數十億美元,以便防止信用危機和不至于引起金融市場混亂。
8月16日,有很多跡象表明,金融市場已經開始為度過這場危機付諸努力。美聯儲將注資時間延長到14天,一改過去抑制流動性這類相反的政策趨勢。同時,美國最大的次按運營機構——美國按揭貸款商(Countrywide FinancialCorp,)從40家銀行借貸了115億美元。澳洲和亞洲國家的中央銀行也紛紛向銀行系統注資。
在過去,像這樣的金融市場混亂可能早已使美國經濟陷入蕭條。Wachovia銀行駐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的全球經濟學家杰伊·布萊森說,“在過去,金融系統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已經導致部分銀行破產,使經濟陷入蕭條。”
但現在,一項被稱為證券化的金融創新,使發放給全球投資者的次級抵押貸款和其他償債義務能夠打包消化。
“如果允許法國的銀行能夠擁有部分次按抵押貸款業務,那么在理論上這要有利一些,因為每一個人都可能承擔一點損失。但我們發現,其實人們并不想承擔這種微小的損失。”布萊森說。
盡管現在要搞清楚損失究竟有多大還為時過早,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已經表示,損失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在香港,東方匯理(calyon)的亞洲信貸研究主管DHip Parameswaran最近在接受美國彭博新聞社采訪時估計,損失可能會高達1500億美元。
“我們(美國)的消費比生產多,在向全世界借債。”Bryson說。
一些美國債務向國外銷售的積極性很高。比如,美國抵押貸款收購業巨頭——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Mae)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Mac)的官員會定期飛往國外與潛在投資者會面。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發言人Jason Lobo說,“我們在歐洲和亞洲等地區積極尋找投資者,這有利于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現在還無法估計美國抵押貸款利率的長期影響。“這涉及到64萬億美元。從外國借貸市場來說,如果外國人不再愿意把錢借給美國,長期利率將會上升。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上已經出現。”Bryson說。但他補充說,“如果外國人收回資金,美元就將成為受信業務。但這種情況現在還沒有發生。”
標準普爾首席分析師David Wyss說,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兩個月,美元比歐元升值了2%。“部分原因是很多人都在購買美國國庫券。”Wyss說。
Wyss說,現在這場危機出現了一些緩和的跡象。比如,銀行可以開放通過購買廉價的保險抵御這場危機。“特別是對于公司借款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同時,銀行同意向全國范圍提供115億美元的金融支持,這個消息也令人鼓舞。
一些國際投資者,比如中國和日本的損失估計很小。因為中國和日本主要投資于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而英國的損失可能相對大一些,它擁有440億美元次按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