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0—3歲時,對世界最為好奇,家長的循序善誘,可以讓寶寶更好的感知世界。
著名的幼兒教育思想專家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感覺訓練對成人來說,往往非常困難,比如他想成為一個鋼琴家,手指的訓練就很困難。如果我們想通過訓練使某種感覺充分發展,那么我們就應該在這種感覺的形成期就用相應的方法訓練。感覺訓練應從嬰兒期就開始系統進行,并在準備進入社會生活的整個時期堅持不懈。”
觸覺
“不要摸這里,還沒打掃過!”“別碰那里,你看看剛洗干凈的手!”各種禁令此起彼伏地出現在每個有孩子的家庭。1 歲左右的孩子最喜歡用“摸”感知這個世界,粗糙的,細膩的,柔軟的,堅硬的,熱的,涼的……這些都需要通過皮膚感覺。阻礙并不能解決問題,疏通才能讓孩子們正確的運用觸覺。
● 當父母給寶寶洗手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寶寶講衛生的原則——不要用手去摸不干凈的東西。讓寶寶先在小盆里用香皂把手洗干凈,然后告訴他們怎樣把手擦干。如此反復幾次,寶寶就會慢慢學會自己洗手甚至洗澡。
● 蒙上寶寶的眼睛,讓他摸一些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玩意,看看寶寶能不能通過手的感覺辨別手中拿到了什么東西。同樣,感知溫度的“熱覺訓練”和感覺重量的“壓覺訓練”也可以作為觸覺訓練的一部分,讓寶寶感知不同溫度和不同重量的東西。當然這一切都是蒙著眼睛進行的。
● 將兩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積木打亂擺放在寶寶面前,讓寶寶將大塊的放在左手邊,小塊放在右手邊。要知道。這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要先判斷哪些是大塊哪些是小塊,然后再辨別將它們放在自己的左手還是右手邊。
當寶寶可以完滿的完成任務的時候,他們肯定會興奮地舉起雙手大叫:“看這就是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在手上!”
味覺和嗅覺
沒有味覺和嗅覺就無法體會食物的美味,不能了解百花的芬芳。寶寶雖然并不能形容他們聞到的味道或者嘗到的感覺,但是從寶寶喜歡有味道的食物可以判斷,寶寶可以辨別食物味道的好壞。
因此味覺訓練可以從寶寶出生后就開始。家里做飯、炒菜時,抱著寶寶在廚房里轉悠轉悠,可以有意識地讓他聞聞味,還可以讓寶寶嘗嘗甜、咸、酸等味,一邊讓他聞、嘗,一邊同他說話。比如聞菜香的時候,說這味道真香;給他喝糖水時,說糖水真甜#8943;#8943;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帶著寶寶去花園里逛逛,聞花香。等寶寶1 歲半以后就可以開始訓練他通過嗅覺和味覺辨別食物了。
練習:“盲人午餐”游戲,準備一次帶有幾種不同味道食物的午餐,事先不要讓寶寶看見。午餐時,問孩子想不想玩一次“猜猜是什么”的游戲。如果他同意,用一條手絹蒙住他的眼睛,坐在桌邊,讓寶寶猜吃的是什么。
視覺
不要以為寶寶太小什么都不知道,其實新生兒出生3 天就可以集中注視,特別是對人臉有明顯的喜好;到了3 個月的時候,寶寶便可以主動搜尋刺激物;4—5 個月時,小寶寶已經初步具備立體視覺。等到1—2 歲,寶寶開始能辨認各種形狀了,長到3 歲時開始出現有意注意,因此視覺訓練在智力發育和注意力培養中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有自己的訓練重點。有0—3 個月寶寶的媽媽們,要注意要將訓練的重點放在“多看”,引導進行集中注視,隨物移動視線,并配合手的觸摸抓握,配備的玩具可以是面具、彩環、嘩鈴棒等。到了4—6 個月時,寶寶的訓練重點就應放在手眼協調,追尋物體,雙手抓物,換手抓物,盒中取物,拇食指捏取等,配備的玩具可以是懸掛塑料玩具、軟塑捏響玩具。
而7—9 個月的寶寶訓練重點是結合圖片認識周圍日常事物、認識五官,訓練雙手抓、換手抓、投擲等,注重小兒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的培養,促進好奇心。10—12 個月訓練重點是促進手眼協調,如取、放、穿竄、開、蓋、按、摳、扔、拉、涂寫等,培養對圖片、文字、書本的注意和興趣,開始學兒歌、看圖說話。
除了年齡階段的側重點不同,對于1—2 歲的寶寶,視覺的訓練也應有眼睛功能的訓練側重。成年人很少意識到我們通過眼睛對世界的簡單認識分為物體大小、形狀、體積的認識和顏色的識別。因此對于寶寶的視覺訓練也要分為幾個階段。
● 判斷大小。準備10 個大小遞減的立方塊,打散放在地毯上,讓寶寶自己從大到小的將立方塊立起來。在“壘塔”的過程中,寶寶可以練習站起、跪下的動作。并通過眼睛判斷自己擺放的是否正確。
● 識別厚度與長度的練習和判斷大小的練習有些雷同,不同的是道具的制作,厚度的道具是10 塊厚度不同的木條,而長度的練習則是使用的木條長度不同,讓寶寶從厚到薄或者從長到短的排列(反之亦可),并讓寶寶自己判斷自己的排列是否爭取,不僅鍛煉了眼力,連同寶寶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一同考驗了。
● 準備一些顏色鮮艷但是形狀不同的積木,比如紫色的三角形,紅色的長方形,藍色的圓形等等,并準備一個安放這些積木的盒子。先教寶寶如何分別區分這些不同顏色和樣子的積木,然后再慢慢讓其將不同形狀的積木放入盒子的正確位置。既復習了積木的形狀,又對顏色有了更深的認識。
聽覺
在聽覺方面,滿月后的寶寶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成人的說話聲音能作出反應。到了2 個月時,寶寶就很喜歡聽成人對他說話了,而且表現得非常愉快,并能安靜地聽輕快柔和的音樂。3 個多月時,寶寶的聽力更上一層樓。在聽到聲音以后,能將頭轉向聲源,這個反應可以用來檢查寶寶聽覺的能力。當聽到成人與他說話時,他會發出咿呀聲或報以微笑來表示應答。
要想幫助2—3 個月寶寶練習聽力,首先要給他創造一個有聲的環境。家人的正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等,室外也能傳來許多聲音:車聲、人聲嘈雜得很。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除自然存在的聲音外,我們還可人為地給嬰兒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
● 給寶寶買些有聲響的玩具——撥浪鼓、八音盒、會叫的鴨子等等。或者讓寶寶聽音樂,有節奏的優美的樂曲給寶寶安全感。他們會聽得很高興,當然,放音樂的時間要有節制,不能一早放到晚,另外也不宜選擇過于吵鬧的爵士樂等等。
● 最好能和嬰兒說話,雖然這時他還不能應答,但是家人,特別是母親的親熱的話語,會使嬰兒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當母親親切地說著、笑著、和寶寶兒交談時,寶寶會緊盯著母親的臉,似乎已懂得母親散發出的身體語言。
告訴孩子視覺可以分辨一朵花的顏色,嗅覺可以聞到花的芬芳, 味覺可以嘗到花蜜的味道,聽覺可以聆聽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