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表弟駕車帶我到一家博物館去參觀。行至一十字路口時,紅燈亮起,汽車停下。表弟對我苦笑道:“馬上就會有熱心人為我的汽車服務了。”
話音剛落,已見一位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中年男子,“噌”地跳到了汽車前面。他兩手執著用雪碧塑料瓶改裝的噴水器,對著擋風玻璃“嘩”的一聲,一大注水霧頓時噴射到玻璃上,我們的前面瞬間一團模糊。而后,只見這位蓄著長發的瘦高個老兄彎了一下腰,不知從身上何處掏出一塊大抹布,兩只手摁在前窗玻璃上,一橫一豎麻利地擦了起來。
緊接著,他伸出右手,張開兩手指,左手做著手勢,眼睛使勁地眨巴著。對這一明碼標價,見多識廣的表弟立刻會意,從口袋里摸出兩美元,搖下車窗,遞給了他。這位老兄道了聲“謝謝”后,旋即融入一旁的人流中。而這時前方的綠燈剛好亮了。
表弟拍了拍方向盤嘆了口氣:“在紐約,開車一到十字路口,我就心驚,只有暗暗祈禱:紅燈啊,快點轉綠,讓我盡快逃過這一劫。”
第三天下午,下著小雨,表弟駕著汽車路過另一十字路口,又遇上了這樣一位“熱心人”。他走到車前,正欲干活,表弟靈機一動,立即啟動雨刮,兩只雨刷開始在前窗擋風玻璃上來回刮掃著,明確表示“不要你代勞”。
然而“魔高一丈”,這位熱心人立刻轉身走到車屁股旁,又洗起了沒有雨刷的后窗玻璃。
我側首看見后窗玻璃上留下了一攤攤水漬,不無擔心地問:“這水能洗干凈車窗玻璃嗎?”表弟也和我有同感,懷疑他那瓶水來路不明,弄得比不洗還要臟,于是索性掏出了1美元意欲打發他走,讓他不必洗了。然而他根本不領情,還沒好氣地說:“我可不是乞丐!”表弟無言以對,只好悉聽尊便。
又過了幾天,表弟開車帶我出去購物,抵達目的地后,他把車泊在一停車處,正欲離開,這時又有一位挎著大包的小青年跑到車跟前,手里執著一把類似雞毛撣子的玩意兒在車前擋風玻璃上迅速地干掃了幾下,然后趴在玻璃上嚷著:“請您付一元三角。”
表弟皺著眉頭掏出了兩張一元紙幣給對方,小青年拿了錢轉身就要離開,表弟忙叫住了他:“喂,你說只要一元三角,應該找我七角啊!”小青年站住了,極不情愿地找了七角,嘴里不知嘟噥著什么。表弟掩住半邊嘴竊笑。
事后表弟說,紐約是個光怪陸離的城市,層出不窮且形形色色的“不請自到”的“為你服務”數不勝數。突如其來的“熱心人”誰也無法拒絕,因為如果誰吝嗇這點美元,那么這位“熱心者”沒準會擋在你的車前面,不讓你起行。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交通,引來警察,弄不好還要令你連人帶車靠邊,這又不知道要耽擱多少時間,花費多少口舌。
文/聞易馬耀良摘自《知識博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