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在德國考察學習時,大概是因為水土不服,我的風濕病發作了。第二天凌晨同事打電話到附近的一家醫院,將我的癥狀敘說了一遍,沒想到醫院很快就作出了回應,并說已經給我排定了治療時間和主治醫生,請我們準時過去。
同事剛陪我來到醫院,門前一名護士迎上前來,笑著問道:“你們是不是早上打電話過來要求治療風濕病的?”我點了點頭,她帶我們乘電梯到了6樓,一位40多歲的女大夫接待了我們。她先叫一旁的護士小姐用酒精將我膝關節上的疼痛部位擦拭干凈,然后反復按摩,并詢問我具體的疼痛情況,接著她又詳細地詢問了我的風濕病病史。
當時我心里想,這風濕也不是個大病,到了我這個年紀,十有五六會有患病的可能,也沒放在心上。可是,這位醫生卻非常詳細地問了我年齡、飲食等十來個問題。我本來只是膝關節有痛感,她卻要檢查我的全身。小小風濕,她竟然檢查了一個多小時,然后才開給我藥方。我心里驚慌,這回沒準兒要被人家宰了。
拿著藥方,我問去哪兒取藥,沒想到醫生告訴我,在德國,醫院和藥店是分開的,醫院只看病,開處方,不賣藥,這藥必須去藥店買。來到藥店,工作人員的細致程度不亞于醫生。一位女士接過處方,輸入電腦,打印了3張小單子,并在每張上面都注明了時間、我的姓名、藥劑員姓名、每日用量、食用時間等等。有一種藥每日吃3次,所以藥盒上就有3個格子,吃一次劃去一格。而為了不至于吃錯,每種藥的顏色也在小單上標明,防止一種藥片混入另一藥盒內。藥劑員給藥時,又過來一位女士,好像是復核似的,把處方和單子詳細地對照了一遍,又按小單子向我同事交代了一遍。
沒想到,這次看病我總共只花了10歐元,之前對醫生的誤解全部釋然。同事回來說:“在德國,醫生的細致是出了名的,給病人看好病,這不僅反映了一個醫生的醫德,還有法律方面的問題。若是看錯了病,開錯了藥,他們不僅要面臨高額罰款,還要負法律責任的。”
我吃了兩天藥,膝關節的疼痛果然輕了不少。在這兩天中,那位給我看病的大夫每天都會打一次電話過來,詢問藥效如何,還問我有沒有不良反應。當她聽說我吃了藥后稍微有點腹瀉,便又叫我去醫院當面陳述腹瀉情況。她給我徹徹底底地做了一遍檢查,又開了一個處方,并一再解釋,這是輔助性藥物,放心好了,價格會非常便宜。果真如此,我去藥店取藥,只花了1.6歐元。
又有一次,我著涼得了感冒。到醫院,醫生又是熱心地詢問病情、飲食、有無其他疾病以及發病原因等等,接著量體溫,看舌苔,聽心臟,量血壓,檢查后醫生僅開了一盒1.8歐元的清熱解痛藥。第3天,感冒還未見明顯好轉,于是我又去找了那位醫生,要求打吊針退燒。醫生十分耐心地說,感冒一般要一個星期才能痊愈,立即退燒是不科學的,打吊針是不需要的。她還告訴我,一個人每年感冒一兩次,發點熱,不是壞事。抗生素注射會使人體產生抗藥性,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能用的。她又開了一個處方,藥費也只有1.8歐元,到了第6天,我果然完全退燒了。
文/江南子劉述禮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