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容易墜床,稍不注意,寶寶就會從床上摔下來。寶寶疼在身上,媽媽疼在心上。墜床,真的防不勝防嗎?
新生寶寶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大腦缺乏對各種危險的辨別能力,加上對自身運動控制能力還不夠全面,以致在小床上活動時很容易墜床。到底怎樣辦,才能真正地預防寶寶墜床呢?
預防附落
從安全小床開始
小床是新生寶寶的主要“活動”場所,寶寶一天天長大,逐漸會翻身,會爬,隨著活動能力增強,發生墜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于現在住樓房使用不帶護欄的軟床的家庭增多,這類意外時有發生。輕者對寶寶身體造成傷害,重者則帶來終生殘疾,甚至危及生命。為了防止寶寶墜落,選擇一張安全舒適的床是非常重要的。
1 床體承重大于80公斤
新生寶寶的體重雖然很輕,但爸爸媽媽在照顧寶寶時難免會不經意坐上去,如果床的承重不夠大,就有可能使床發生斷裂、破損、崩塌的現象,寶寶就極有可能墜床。為了寶寶的安全著想,建議床體的總承重最好在80公斤以上。
2 床墊以及床邊緩沖物品
當床墊調到其最高位置時,它與床緣的距離至少要25厘米以上。床墊要與床架緊緊密合,以預防寶寶探頭進去。在床墊的選擇上,傳統的棉制被褥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在床邊的地面上鋪些具有緩;中作用的物品,如海綿墊、棉墊、厚毛毯等,以防寶寶不小心從床上摔下來受傷。一般情況下,由于床鋪低,床下有保護,加上寶寶體重輕,骨骼韌性好,就算一不小心墜床也不會造成致命性的摔傷。
3 床的位置要靠近成人床
新生寶寶的床要放在朝陽的一面,并與新媽媽的床相靠近,讓寶寶隨時處于新媽媽的視野范圍下,即使新媽媽睡在床上也感到放心。萬一寶寶有什么危險動作或墜床的可能,新媽媽也可以第一時間制止和保護。隱時現
4 護欄的高度和欄桿間距
為了新生寶寶的安全,小床的周圍要有護欄,護欄的高度一般以高出床墊50厘米為宜。要是太低,等到寶寶能抓住護欄站立時,隨時有爬過護欄掉下來的危險;如果太高,新媽媽抱起或者放下寶寶都十分不便。護欄的欄桿盡量選擇圓柱形,兩個欄桿之間的距離不可超過6厘米,以防止寶寶把頭從中間伸出來。在護欄的兩面還要有可以上下拉動的“拉門”,以方便新媽媽對寶寶的護理。護欄的“拉門”應堅固,關閉后要絕對安全,以防寶寶墜床。
5 小床的材質與滾輪功能
建議給寶寶選擇木制的小床,小床的所有表面必須漆有防止龜裂的保護層,另外,床緣的雙邊橫桿必須裝上保護套。如果選擇金屬材料的小床,絕對不能含有鉛等對寶寶身體有害的元素。如果想讓小床自由地推來推去,那就要選擇帶有滾輪的小床,但是,必須注意它是否安有制動裝置,有制動裝置的小床才安全,同時制動裝置要比較牢固,不至于一碰就松。
6 床圍、蚊帳和床上用品
小床最好能配有張紗帳的設計,這樣既可以擋住蚊蟲對寶寶的侵擾,當太陽太大的時候,又可以調節光照。對于床上用品,一定要選用:1.無毒性:不含致毒成分,如重金屬元素等。2.透氣性強:寶寶即使靠著枕頭或床單,也能順暢地呼吸。3.沒有過長的線和帶子,以免勒住寶寶身體的某些部位。4.沒有裝飾性的小物件,以免寶寶吞食。
7 對床零件進行定期檢查
新生寶寶一天的睡眠時間在15~20小時之間,因此臥室是寶寶的主要生活場所。爸爸媽媽除了要注意臥室的整潔以及空氣質量的純凈外,還要定期對寶寶小床的連接件進行檢查,如發現有零件松動應及時擰緊,避免因床體不穩或護欄松動發生床翻倒、護欄脫落現象,造成寶寶意外墜床。
寶寶小床的大小最好根據房間大小來定,要與屋門成比例,那樣才會容易出入。
從思想意識開始
媽媽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寶寶成長一帆風順,不要遇到危險、出現意外,所以對寶寶的關懷呵護是無微不至的,但媽媽往往會低估寶寶的運動能力。從寶寶具備翻身能力的那一刻起,就蘊藏著墜床的隱患,寶寶墜床往往會發生在媽媽疏忽的一剎那,結果是給寶寶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預防寶寶墜床首先要從端正媽媽的思想和習慣開始。
1 時刻謹慎警惕
媽媽天天和寶寶在一起,往往由于過度放心,對寶寶的安全疏于防范。的確,寶寶的活動、睡覺等多方面的生活習慣媽媽都比較了解,但寶寶畢竟還小,絕對不會向媽媽想象中那樣守“規矩”,稍微不留神,寶寶就會發生危險。因此,想要更好地預防寶寶墜床,媽媽需要保持時刻謹慎警惕,這才是關鍵。
2 認識危險重大
有些媽媽認為,寶寶偶爾從床上掉下來是屬于正常情況,不會有什么危險,這種對墜床的不重視心理是不可取的。盡管寶寶的肢體彈性好,但寶寶身體著地部位、地面狀況都是不確定的,因此墜床多多少少都會給寶寶帶來傷害,因此媽媽一定要正確認識寶寶墜床的危險性,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預防寶寶墜床的工作。
3 不可僥幸離開
媽媽認為有了護欄的保護,寶寶就一定安全了,不會發生墜床的現象。這種僥幸心理是不可取的,護欄只能對睡覺的寶寶起到預防墜床的作用,但對于醒著的寶寶,卻不能保證100%安全。寶寶在床上活動時需在媽媽的看護下進行,如果媽媽有事需暫時離開,最好將寶寶移至地面上玩。如果媽媽需要做家務,則要把寶寶放在視線范圍內活動。建議寶寶睡覺和活動時,媽媽都要盡量在一旁看護。
4 改正不良習慣
新生寶寶是媽媽的掌上明珠,媽媽會經常將寶寶抱入懷中,愛不釋手,直到有事情要做時,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寶寶。一旦手頭的事情忙完,馬上又會將寶寶抱入懷中。殊不知,這每次的一抱一放都存在著安全隱患,寶寶極有可能因為媽媽的一時失手導致墜落,從而造成傷害,還有可能由于媽媽的不留神而磕著、碰著。在這里提醒愛護寶寶的媽媽們,照看寶寶一定要專心。
墜床急救手冊
處理前必須要
判斷 寶寶一旦墜床,媽媽要立即抱起寶寶,并判斷身體哪個部位先著地。
觀察 要注意觀察寶寶神志的變化,看看有無昏迷的情況。
檢查 要檢查寶寶有沒有直接創傷,寶寶的身體各關節部位能否活動自如、頭部有無腫塊。
緊急處理及就醫
淺擦傷
寶寶只是很淺的擦傷,并且創面比較干凈、范圍較小,為了使創面結痂,只需在寶寶傷口周圍皮膚涂一些碘酒,然后用干凈消毒紗布包扎一下即可。
傷口有污物
寶寶的傷口有泥土或污物,要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沖洗干凈,然后再涂些碘酒,外敷紗布包扎即可。若2~3天內局部無紅、腫、痛等炎癥現象,一般很快就會結痂痊愈。
擦傷面積大
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臟物,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建議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并注射破傷風針劑。
昏迷
如果寶寶出現昏迷、神志不清,一定要將寶寶放平,最好平臥在一塊板上,頭側向一方,急送醫院。
出血
若有創傷外出血,要用清潔敷料如口罩布、衛生紙等加壓包扎止血,盡快送到醫院搶救。
肢體異常、嘔吐
若寶寶肢體活動不能自如或明顯受限,跌傷部位出現明顯腫脹、變形或出現嘔吐等,此時應馬上去醫院。
頭部著地 如果確定寶寶是頭部著地,尤其是后腦勺先著地時,媽媽需立即送寶寶去醫院,看是否存在顱腦損傷。
寶寶墜床后至少觀察24小時,在此期間寶寶沒有異常表現方可解除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