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吉祥物(olympic mascot)一詞源于法國普羅旺斯語mascotto,直到19世紀末才被正式以mascotte的拼寫收入法文詞典,英文mascot由此衍變而來,意為能為人們帶來吉祥和好運。
奧運會吉祥物的第一次出現是在1968年法國的格勒諾布爾第10屆冬季奧運會上。當時,法國奧委會希望這屆冬奧會能與歷屆奧運會有所不同,于是,一個被稱為舒斯(Schuss)、有著夸張的碩大腦袋和細巧而堅硬的身體、身穿印有法國國旗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兒誕生了,它就像是一個有著堅強意志的小精靈。Schuss的原意是“高速滑雪”。吉祥物表達了法國奧委會希望運動員們能夠在這一屆運動會上取得更好的成績的良好祝福。
Schuss成為奧運會吉祥物的“第一人”。
4年后,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藝術家們精心設計的、一只取名為Waldi的小獵狗作為吉祥物首次出現在夏季奧運會上,它代表了運動員堅韌、堅持和敏捷的特性。Waldi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盡管第一個奧運會吉祥物出現在1968年第10屆冬奧會上,但人們習慣上還是將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五彩狗Waldi稱為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吉祥物。從此以后,吉祥物成為構成—屆奧運會形象特征的主要成分。
吉祥物真正被商業化利用是從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開始。一只從沃特迪斯尼的作品中選出的、名為 Sam、穿著代表美國傳奇人物“山姆大叔”服裝的卡通造形的老鷹,成為億萬孩子喜歡的形象。
奧運吉祥物誕生初期一直“形單影只”。1988年,加拿大卡加利冬奧會上第一次出現了“成雙結對”的兩個吉祥物——兩只穿著加拿大西部地區民間服裝的擬人化北極熊Hidy和Howdy,它們的名字傳達出加拿大人對各國運動員的熱情與歡迎(Hi,Hello)。
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吉祥物有4種;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有3種;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吉祥物有2種。奧運會有史以來吉祥物最多的一次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5個快樂的福娃,這5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形象分別為魚、熊貓、奧運圣火、藏羚羊和燕子,名字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代表著繁榮、歡樂、激情、健康和好運,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和平、友誼、進步與和諧世界的向往,傳遞著“北京歡迎你”的心聲。
歷屆奧運會吉祥物都以其富有活力的獨特形象為人們所喜愛,在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傳達當屆奧運會的舉辦理念及主辦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同時,也營造著奧運會的節日氣氛,是在廣大群眾、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推廣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所有奧運會識別項目中的其他形象所無法比擬的。正是因為吉祥物所擁有的這一其他表現形式所無法比擬的作用,國際奧委會和歷屆奧運會組委會對吉祥物的設計要求都很高,其設計必須由奧運會組委會提交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批準。
每一屆奧運會吉祥物的揭曉都是當屆奧運會的亮點,更是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成為全世界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