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前,我帶者對新聞老前輩的敬仰走訪了原中國新聞出版報社總編、中國記協新聞學術委員、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時代中國雜志顧問、新疆書畫院高級顧問、中國藝術創作院顧問張芬之老師,他和藹可親,為人豪爽,愛好廣泛,心境平和,他興致勃勃的對記者談起離休后的事。他說:“去年余,從總編輯崗位上‘平安著陸’,感到無限的輕松與輕閑。于是,重又拾起筆墨,練起了書法,養精蓄銳。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歡愉身心、陶冶情操的有益活動。”他邊說邊回憶地娓娓道來:“記得上世紀50年代上小學時,每周都有書法課,天天都要寫大字。正是有了這個兒時的“基礎”,使我幾十年來斷斷續續、興趣不減,時有動筆。特別是在任上,一些報刊社喜逢十年二十年大慶,往往要出畫冊,常常邀我題詞祝賀,每每乘興揮筆,聊表心意。就此喜歡上了書法;尤其,去年和今年的夏天,我有幸與徐悲鴻之子徐慶平,齊白石孫女齊慧娟,吳祖光、新鳳霞之子吳歡以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尼瑪澤仁、中國藝術創作院院長嚴學章、著名女畫家李明等一行書畫家名流,應邀赴烏魯木齊參加新疆書畫院成立慶典,更是耳熏目染,進一步領悟了書法藝術的妙趣與精華……”他揮毫如流水云飛,神情即激昂奔放如瑕情萬丈;我看了心如大海奔流那么舒暢!告別張老心一直靜不下來,人就是要有一種精氣神。有時是年輕人所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