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娛樂方式多元的年代,已成“過去時”的廣播在東莞卻重新成為了夜生活的一大主角。那是因為城市中總有這樣的人群希望安靜、渴望傾訴,那是因為總有一雙虔誠的耳朵在聆聽人們的傾訴,總有一個特別的聲波一直在為他們而傳播。
每晚夜闌人靜的時分,打開FM1008調頻,就會有一個親切的聲音傳到你的耳邊,“大家晚上好!接納、分享、支持,歡迎傾聽《城市的聲音》,我是葉純……”成熟圓潤的聲音讓你感受到親情、友情、愛情的溫暖。
她傾聽青年心聲,解決心理問題,化解社會矛盾,為東莞創建和諧社會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她謙遜好學、愛崗敬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在東莞青年尤其是八百萬外來青年中產生了良好的垂范作用。2007年1月榮獲南方傳媒集團最佳廣播訪談類主持人大獎,2007年4月先后被委任為東莞文明使者和青年志愿服務形象大使,2007年5月榮獲共青團中央頒授的“全國進城務工青年良師益友”稱號,2007年11月榮獲東莞城市精神百名杰出人物獎。她就是東莞電臺《城市的聲音》欄目的主持人葉純。
以知心成就明星
在東莞說到蔡玲霞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可提起葉純卻是家喻戶曉的,因為她是東莞人的“知心姐姐”。每晚夜深人靜的時侯,一個固定的頻道,一個甜逸的聲音,或講述、或對話、或點評……不疾不徐,自然親切,卻又邏輯清晰、措詞犀利,引人入勝。葉純已經成為莞邑星空的一道亮麗聲波,因為她的謙遜,因為她的敬業,因為她的貼心……
“百度”一下,你能看到許多有關葉純的網頁,她的信箱,她的博客,她的節目主頁,她的聽友論壇,頁面之豐富,點擊率之高,互動性之強,在節目主持人中是很少見的。聽眾給葉純的來信,求助或致謝,言辭懇切,令人動容。而她的回復也是詳盡細致,娓娓道來,其深入之處透至骨髓,讓你不難猜測到她是受過心理咨詢專業訓練的人。
打開在全國收聽率調查領域最具知名度的賽立信公司為東莞地區作的調查報告,可以看到,葉純的節目收聽率最高達至5.88,聽眾滿意率為50.4,皆為全地區第一。而在每次東莞臺戶外活動的尾聲里,葉純總要在多名保安的“掩護”下,才可從現場安全脫身。
一個廣播主持人會如此受歡迎,成為了大眾的“知心”姐姐,并榮膺“全國進城務工青年良師益友”稱號《城市的聲音》,憑的正是她的人格魅力——謙遜、敬業、親切、誠懇、知心……
用聲音創建和諧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今中國,心理問題成倍地增長。一方面是大量的對心理醫生的需求,一方面是心理醫生的嚴重短缺,這給廣播電臺的夜間談話節目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廣播媒體互動性強、參與成本低、節目容量大,誰能把電話撥進直播室,誰就能獲得一個傾訴的機會。傾聽并且理解,再加上適度的點撥,夜話類節目所包含的人文關懷是前所未有的,也正因為這一點,優秀的夜話節目主持人在聽眾的心目中都有較高的地位、較大的影響。
東莞是個人口上千萬的新興工業城市,這個典型的移民工業城市,經濟發展快,貧富差距大,新舊沖突多,心理壓力大,“活力”派生出不少的人際摩擦和心理問題,形成了東莞社會的不和諧因素。以數量達至八百萬的外來青年為例,他們正處于婚育年齡,普遍在情感上遭遇到困惑,工作壓力大,變換職業快,渴望與人交流,但交際圈子狹窄,親人不在身邊,很難建立個人的心理支持系統,因而對于廣播傾訴節目這條情感通道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而本地富裕家庭的第三者插足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外來媳婦本地郎引發的文化沖突,也都是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葉純每天在節目中處理的正是這些普遍的矛盾和問題,她用自己的聲音和心靈為社會的安定和諧作出了積極而獨特的貢獻。
“接納、分享、支持,歡迎傾聽城市的聲音……”,葉純總是這樣開始她的節目。身為東莞人的“知心姐姐”,葉純與一個個聽眾在電波里對談,其實她解決的不只是個體的煩憂,她通過個案傳播的是看待和解決人生問題的方式。通過媒體這個放大器,她的影響力擴展到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群體數以 百萬計。她常說:我愿意幫助你、天不會塌下來、讓我們換個角度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這些話語所表達的是一種積極的、通達的處世觀 念,如果有更多的人接受了這樣的處世觀念,相信社會將會更加和諧。
憑專業博得信賴
葉純1998年畢業于廣東教育學院中文系,2000年加入廣播主持行列,2001年創辦主持夜間熱線談心節目《城市的聲音》,通過數年的認真鉆研和業余充電學習,她從一個連直播臺也沒有摸過的非專業人士迅速成為自身領域的專家級人物。她經常購買社科新書供閱讀參考;她利用業余時間考取了國家人事部認證的高級心理保健師資格;她有空就去參加心理同行的沙龍研討個案;她筆耕不輟,長期為報紙、網絡、雜志撰寫文章;她是同事們公認的最好學最勤奮的人,同事們稱她為“葉老師”。
在夜談節目主持人中,“軟派”溫和甜美,但容易變成老好人;“硬派”尖銳強硬,但對聽眾的心理傷害性較大。葉純的風格是“軟硬兼施”,既有感性的溫存,又有理性的清醒,以促進個體心靈的成長為最高目標。其實主持人能否獲得聽眾發自內心的信任和敬重,讓他們放心地把他們的命運交付,取決于主持人的綜合魅力能否征服聽眾,比如態度是否坦誠,聲音是否有親和力,思維是否敏捷,閱歷是否豐富。葉純不僅具備以上特質,而且她還具備了一個心理工作者的良好素養,深得各界人士的肯定。
東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道平同志說:“葉純講話有水平,她總是娓娓道來,直觀形象,讓年輕人很容易接受,我們都要向她學習。”《廣州日報》健康心理版編輯武志紅是國內知名心理學者,他對葉純的評價是:“專業、細膩、富有靈氣。” 廣東名嘴、播音指導王泰興說:“葉純是個內涵非常深厚的主持人。”
聽友小立在病痛折磨下幾乎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他寫來電子郵件向主持人訣別。葉純收到電郵后迅速在網上作了回復,并在當晚的節目中播出。她著重從“生命是否真的已走入絕境”,“對疾病的過分憂慮會夸大軀體的感受”,“子女對父母的責任”等幾方面開導小立,后小立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繼續堅持治療,現狀不錯。
為了能幫助更多人,葉純在新浪網寫博客,陽光網寫隨筆,在《東莞日報》開專欄,到婦聯、新科電子廠、東莞理工學院、廣東醫學院松山湖分校等地開講座,以滴水穿石般的毅力努力工作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節目創辦六年來,《城市的聲音》逐漸成為了這個城市“心理的安慰劑”和“人際的潤滑油”,主持人葉純也成為了大家共同的朋友。
小馬,曾因生活所迫和年幼無知偷過騙過搶過,金盆洗手之后他撥打〈城市的聲音〉熱線,坦露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小馬的坦誠,葉純的悉心引導,這一段對話給很多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不少人發電郵來鼓勵小馬堅持走正路。
張女士,來自梅州的客家母親,孩子因聾致啞。張女士砸鍋賣鐵幫兒子配了助聽器,并借錢送他去語言康復學校。葉純與她熱線談過之后,深為她的愛子之心感動,發動聽眾們為張女士捐了一筆錢,作為孩子下一步的康復費用。
……
六年來,“城市的聲音”已布滿夜空,葉純這個名字也已經成為東莞乃至珠三角的夜空里一個溫馨的符號,她在青年朋友們的心里,堪稱“相知多年,值得托付。”
聽眾John這樣寫道:“葉純,你已不僅是一個節目主持人,而已成為百萬聽眾心中的精神偶像,是溫情與理智的化身,是感情生活的導師。所以碰到煩惱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想到你,這就是你的人格力量所在,或者說是你的人格魅力徹底征服了聽眾……”
葉純就是這樣一個人,有人說她尖銳,有人說她溫和,有人說她聰敏,有人說她厚道,作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個體,或許她在不同的個案中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色。而被大家公認的是,她是一個感性與理性兼具的人,正像《城市的聲音》版頭里所說的:以感性的溫存和理性的清醒,繪制都市人的精神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