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勃留村位于青縣東南部,子牙河南岸,與黃驊、滄縣接壤,全村586戶,2 338人,兩委班子4人,交叉任職2人,黨員60人,村民代表44人。全村共有各類企業攤點43個。幾年前,大勃留村還是一個班子渙散、村風混濁、各項工作停滯不前的亂村。自2003年推行黨領導下的農村民主治理新模式以來,我村以村代會常任制為載體,充分發揮村代會決策監督作用,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想事、議事、辦事,使一個失去凝聚力、戰斗力的亂班子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村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我村被縣委評為“創建文明生態村工作先進單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創建文明生態村明星村”;被省政府定為首批清潔能源示范村;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鎮黨委評為“優秀黨支部”,被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節目曾進行專題報道。
回顧大勃留由亂到治的發展過程,我們深深地感到新模式是根治我們村的靈丹妙藥,村代會常任制是大勃留村由亂到治的關鍵。
幾年來,圍繞村代會常任制和農村民主治理,我們主要做到了三抓三提高。
抓兩委班子自身建設,提高在村民代表中的威信
村干部是黨員和群眾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村政村務的“領頭羊”。村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直接影響著黨群干群關系。為規范兩委干部行為,2003年6月,村兩委班子提出了《五不準》工作要求,即“不準利用公款或到村民家吃吃喝喝;不準嫖娼聚賭、參與非法活動;不準利用職權徇私舞弊;對群眾的困難和反映的問題不準推諉搪塞;說真話,辦實事,樹正壓邪,不準無原則妥協,怕責任,怵頭做工作”。為便于群眾監督,我們把兩委干部職責分工以及村莊發展規劃,利用公開欄的形式公布于眾。同時,在各項村務工作中,村干部一班人事事帶頭,需要出工,干在前面,需要出錢,拿在前面。在村干部的帶動下,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兩委班子團結干事的氛圍進一步濃厚,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一些原來想干沒干成的事,現在輕而易舉地就完成了。2003年7月份,經兩委會提議,村代會討論決定對坑洼不平的中心街進行徹底硬化,在村集體沒有一分錢的情況下,班子成員不等不靠,自己籌錢,想辦法,很快啟動硬化工程。在我們的感召下,1個月的時間內,全村黨員群眾就自發捐款達13萬元。在清理街道拆遷工作中,我們召開村民代表會,決定利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全部拆遷工作,并要求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帶頭。決定傳達后,2名村干部率先將自己的私建拆除。在他們的帶動下,16戶黨員、代表自覺拆除違章建筑。到年底,共拆除私搭亂建80處,房200余間,涉及64戶,比預期提前了半年。由此,兩委班子在群眾中的威信驟然提高了。
抓村代會會議程序,提高科學決策質量
農村穩定的關鍵是民主,農村民主的關鍵是村民代表。為此,我村重點在推行村代會常任制上下工夫。規定每月至少要召開1次村民代表會,遇有重大事情隨時召開;兩委班子堅持每日早晨碰頭會,每季度組織一次民主生活會,不管是黨支部還是村委會提出的決策建議都要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幾年來,共召開村民代表會50多次,決策大小事項160余件,被否決的20余件。為了開好村代會,我們嚴把會議程序。每次召開村代會之前,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先由兩委班子會提出議題,在班子內部達成共識,然后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和黨員會,廣泛聽取黨員和代表意見和建議,形成初步決議。有的議題需要征求每戶群眾意見,會后,每名代表分別深入到自己聯系的10~15戶群眾中,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要求,在召開第2次村民代表會時,再次充分討論醞釀,然后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表決,形成最后的決議。廣大村民代表以書面或口頭形式把會議精神的決議傳達到各戶,讓群眾心知肚明,對群眾提出的問題作出解釋和答復,做好代表戶的思想工作。經過集思廣益,科學決策,使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大勃留不但風氣正了,民心順了,而且村莊面貌一步步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年前,村內柴草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牲畜亂拴,每逢雨雪天氣,出不來,進不去。經村代會民主決策,大力實施村莊環境治理工程后,3年硬化街道5 600米,硬化率達到100%,清修排水溝13 000米,安裝路燈86盞,村內植樹5 000株,建沼氣池40個、公廁12個、垃圾池42個,重建了村北排河大橋,完成中心校和操場改建,硬化美化中心廣場3 600平米,大勃留的面貌煥然一新。
抓村代會配套制度建設,提高民主監督水平
村代會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以后,就要長期有效地堅持下去。為此,我們狠抓了相關的配套制度建設。為加強對村務的監督管理,我們通過村代會制訂了《村規民約》、《民主議事規則》、《村民自治章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在公開欄中向全體村民公開。在日常工作中進一步細化村務決策程序,嚴格執行“三本一章”制度,即支部會議記錄本、村委會議記錄本、村代會會議記錄本、村民代表印章,每次會議都有專人記錄,并加蓋公章。為加強財務管理,在財務上實施“陽光操作”,日常小額開支由書記、主任、理財小組“三方會簽”,大型開支要經過村民代表會簽字入賬,重大項目建設開支單獨設賬,由村代會選出代表專門管賬。同時,村民理財小組負責定期對村財務監督審核,審核結果分別在村代會和村務公開欄中公布。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實施使民主監督真正落到實處,實現了村務管理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村民的民主意識,大局意識明顯增強,村風民氣發生了質的改變,在各項村務工作中表現出積極參與,大力配合的熱情:在硬化街道過程中義務出資出力;在環境治理工作中主動清理門前衛生,還有很多人義務打掃中心廣場;在2004~2006年我村舉辦的夏季籃球賽中,總是有很多不知名的人義務為參賽隊員買來礦泉水和冷飲;在村內幾次為困難戶、不幸群眾捐款中,多則幾千,少則幾元,積極主動,每次捐款都超過萬元,最可貴的是以前的老上訪戶韓世江主動為村內唱戲捐款500元。幾年來,大勃留村民為村莊建設、公益活動累計捐款捐物達64萬元,涌現出教子模范5個,孝敬模范7個,文明之家32戶,村風民主和諧,為大勃留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