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祁縣南圐圙村短短幾個小時的采訪中,村委主任張合標極具邏輯性的談話給我們一種強烈的精神震撼。再看桌面上鋪滿的各類書籍,更讓我們欽佩不已。他自籌資金摘編的《經商的有效法則》一書,已印刷若干版,每戶一冊分發到家。雖然僅是24頁的一本小冊子,但內容豐富,實用性和閱讀性都很強。他倡導全村人人搞經濟,戶戶謀發展。他說:“人要先改造環境,環境才能改變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村民通過經商,擁有金錢、富貴,讓大家在閱讀中受益,從而提高在商業活動中的競爭性。今年他將再出一本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讀物,促進鄰里關系和諧。

這些年,南圐圙村正是在這樣一個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雙推動的穩定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作為新農村建設首批重點推進村,南圐圙村在各個方面都起到了先進帶頭作用。早在2003年起,該村就開始了道路硬化工程。截止2005年春,全村已完全實現了村通、戶通,田間路也基本實施了硬化,同時還重新更換了全村自來水管道,并將地埋管道全部入田,打了3眼井,修補了原有井田,徹底的結束了村民吃水難、灌溉更難的局面。2007年初,通過全體村民一事一議的形式把井、電設備從個人手中收回,全村252戶有耕地的農戶戶戶參股組建了祁縣昌興井電合作社,并設立了監事會、理事會,設立了合作社專賬,集體籌金對已老化的設備進行徹底的更換,建井房11間,并購回11套磁卡電表設備和500張磁卡,降低了近50%的灌溉成本,極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蔬菜和精細種植業的發展。自合作社成立以后,人畜吃水全部免費,集體鼓勵村民房前屋后種花植樹,搞活庭院經濟,這一舉措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并在全縣進行推廣。
南圐圙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村,主導產業以玉米、紅棗、蘋果、蔬菜為主。這幾年來,村集體先后引進了“美國致富果——無公害西紅柿”、“富士蘋果”等各種優質品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光農業這一項,南圐圙村百姓的人均收入就可達5 000元之多。
如今,村里又成立了兩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并建成了一個擁有500頭種豬的種豬場,集體免費為這些養殖戶提供場地,架接水電,鼓勵他們增產增收。在養殖戶逐漸發展的基礎上,村里迅速發展沼氣建設,一年多時間建成沼氣池150多個,在全縣名列前茅。在適應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上,張合標說:“世界是花花綠綠的,經濟是形形色色的,我們不能盲從,要發展自我優勢,要相信一方水土必定會養活一方人!2008年我們還要加大我們的招商引資力度,依托我們便利的交通優勢和充足的土地資源,引進較為適合我們農村發展的綠色企業。比如水果或蔬菜深加工企業,我們會在各項設施上給予無償支持,積極配合他們搞好各項準備工作,推動他們搞活生產,從而更進一步為村民提供就業及增收的機會。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考察、洽談!”
2008年,南圐圙村首先要將沼氣入戶率達到100%,更大力度地發展養殖業;村委已經通過一事一議表格征求了全體村民的意見并獲得了高度的統一,集體規劃出50畝土地開始統一育苗,幾年后發放給群眾,為發展雙千畝果園集中化管理奠定基礎;在教育方面,繼續堅持國家出資、集體籌資、家長集資的三級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全民素質。村兩委干部還將自覺承擔起更多的公益重擔,更好地為村民提供便捷的高標準服務;在村北還將規劃建設一個小公園,內設活動場所、健身器材等,到時候將會極大的豐富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