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飛速變遷的時代進程里,一些東西出現,一些東西變化,一些東西消失,它們都在和我們相互影響。是人在物化,還是物品在人性化?我們已經分不清了。它們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憧憬更美好的生活遠景,乃至影響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與流行風尚。
當數碼相機漸漸步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攝影不再是一門技術。普通生活的點滴記憶、旅游景點的“立此存照”和明信片式的風景照之外,人們可以輕易地抹去、復制、修改、完善自己的記憶,自拍讓自戀成為性格的一大特點。和數碼技術派相反,LOMO代表著反智傾向。這種低技術的機器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在LOMO一族看來:把東西全都塞進取景框里,只是記錄;讓照片帶著表情說話,那叫講述。面對失控的結果往往能夠得到驚喜,變異帶來的是樂趣,而寶麗來相機則代表的唯一獨有的影像孤本,色彩斑斕中滿懷念舊情節。
這是一個被多重定義的時代,現在我們稱之為Web3.0時代。據CNNOC報告提供的最新數據,中國網民總量已經超過1.6億。在網民總人數急速膨脹的同時,人們對于資訊的需求也在飛速地實現著個性化。當《時代周刊》把“你”評為年度人物之時,其實我們已經邁入了Web3.0時代。而Myspace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搜索、視頻、交友、相冊、博客的服務讓每個人足以“自立門戶”。 除了必要的新聞瀏覽、即時聊天等網絡應用,網絡求職、遠程上課、網絡購物等等,正在逐步成為網民的日常化生活的一部分。
“媒介即訊息”這句傳媒巫師麥克盧漢的至理名言,驗證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媒體帶來的淺閱讀現象。新聞網站、多媒體、流媒體、博客、WIK,百科、電子書匯集成資訊的海洋,曾經我們為信息匱乏而惶恐,而如今海量訊息卻令人猝不及防。文字變成了符號,閱讀變成了瀏覽,被過濾掉的是資訊背后的深意,對于一件事意義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人生是一次瀏覽,關鍵在哪里停留。每個人可根據職業、立場、心態不同,選擇不同閱讀方式。